宋金元时期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治规律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utjwzx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统计宋金元时期有关阿尔茨海默病诊治的组方及文献记载,挖掘宋金元时期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病机、证候、常用药物的认识,补充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沿革,勾勒出其治法的演变规律。在收集整理宋金元时期医家辨治阿尔茨海默病学术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证治理论,揭示古代医家治疗该病的用药特点,完成对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方-药系统的整理和对其用药特点的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奠定理论基础,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文献依据,并对古代阿尔茨海默病的诊疗思路与现代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进行对比和探讨,分析差异,补充不足,为现代医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的思路,为后期实验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来完成对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的文献及临床应用研究。以《中华医典》及《宋元明清医籍年表》中涉及的宋金元时期医书及其它现存可查的宋金元时期医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期刊文献数据库平台中相关期刊论文、相关著作及教材作为补充印证。
  结果:收集到宋金元时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剂200首,涉及中药224味,药次2116次。统计发现宋金元时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用药频次前二十位依次为远志、人参、茯苓、菖蒲、茯神、熟地、甘草、麦冬、朱砂、防风、山药、白术、当归、黄芪、牛膝、五味子、肉苁蓉、龙骨、菟丝子。处方用药种类较多的中药集中于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解表药、化痰药等;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主要集中于补虚药、安神药和利水渗湿药,且补虚药半数集中于补气药。药性归于温、平;药味多为甘、苦、辛。治疗用药多以安神补虚或补虚利水为法,补虚是其主导,兼有祛风化痰、清热开窍、平肝熄风、活血利水等治法。
  结论:宋金元时期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脏腑涉及肝、心、脾、胃、肺、肾;标实涉及水、湿、痰、瘀。其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老年体虚,脏腑功能减退,与后世认识相一致并更加注重补虚。治法主要重于补虚、安神和利水渗湿,其他治法主要有祛风化痰、清热开窍、平肝熄风、活血利水等。
其他文献
目的:  本实验通过复制支气管哮喘大鼠动物模型,研究肺肠合治法是否可以通过调控VIP-CAMP-PKA-AQP3信号通路减轻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肺肠合治法论治支气管哮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地塞米松)组、治肺(三拗汤)组、治肠(小承气汤)组、肺肠合治(三拗汤合小承气汤)组,共6组。依据文献经典造模方法O
【目的】  通过卵蛋白雾化吸入建立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研究肺肠合治法是否通过细胞归巢机制下调CCR9/CCL25细胞因子,从而干预Th17/Treg平衡机制,为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新的治疗方法与思路,为临床运用肺肠合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用SPF清洁级雄性大鼠,正常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肺组(三拗汤)、治肠组(小承气汤)、肺肠合治组(三拗汤合小承气汤)、阳性
目的:观察黄菟益肾方对C-BSA特发性膜性肾病大鼠的生化指标(24h-PRO、TP、ALB、TC、TG、BUN、Scr),肾脏病理及自噬、凋亡相关蛋白(p-mTOR、p-4E-BP1、P62、Caspase9)和mTOR、4E-BP1、P62、Caspase9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菟益肾方对C-BSA特发性膜性肾病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黄菟益肾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研究脾阳虚、脾阴虚模型大鼠及补脾方药干预后大鼠一般状况、唾液流率、唾液渗透压、颌下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及VIP-cAMP-PKA信号通路的变化,从水液代谢角度,探索脾与唾液相关的内在分子机制,揭示“脾在液为涎”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脾藏象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开展脾虚相关疾病的唾液微观辨证、无创伤诊疗技术及其防治奠定基础。  方法:根据“劳则气耗”及“
目的:观察黄菟益肾方对C-BSA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大鼠的干预效果;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mTOR、P70S6K、ULK1、LC3Ⅱ及Caspase3的表达,从mTOR/P70S6K通路探讨该方保护肾脏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黄菟益肾方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10只,随机留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G),其余95只采用尾静脉注射C-BSA制备IM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
目的:观察通络益肾方及其拆方滋阴温阳方、解毒通络方含药血清对不同时间点高糖培养的足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从线粒体自噬稳态失衡-凋亡角度探讨通络益肾方及其拆方解毒通络方、滋阴温阳方治疗DN的可能机制。  方法:足细胞按正常条件培养至一定密度,随机分为:正常组(NG)、高糖组(HG)、通络益肾方组(TLYS)、解毒通络方组(JDTL)、滋阴温阳方组(ZYWY)、甘露醇高渗组(MG)。按各组培养条件分别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金果胃康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大鼠胃黏膜干预的作用机制。  方法:(1)造模:采用MNNG结合浓盐水灌胃及饥饱失常等综合造模方法复制PLGC模型。(2)分组与干预:选用90只4-5周龄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78只。空白组正常饲喂,造模大鼠每天自由饮用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观察防风通圣散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血清指标及肝脏中PCSK9表达的影响,揭示该方对高脂血症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取健康SD大鼠50只,雄性,体质量150~180g,适应性喂养1周后,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简称西药组)、防风通圣散组(简称中药组)、防风通圣散加阿托伐他汀组(简称结合组)。
学位
目的:基于中西医循环理论的发展史,从哲学思想、研究方法等方面比较两种理论形成的影响因素,明确两种理论形成过程与基本内容的异同,促进对中医气血循环理论本质的正确认识,为中西医理论的比较研究、融通途径,乃至临床实践等方面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研究法,以《马王堆古医书考释》《素问》《灵枢经》及《医学史》《心血运动论》等相关医学专著为主体;结合发生学研究法,把中西医循环理论回置于其得以发生
目的:对1990年至2019年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治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总结,存异求同,探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规律,以期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确立规范的中医诊治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及文献参考。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中检索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的相关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从文献地区来源、中医证型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