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证结算始于19世纪,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广泛的支付手段。信用证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了银行信用保障的国际贸易支付手段,而并非能杜绝风险,而且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种结算工具可以完全杜绝风险的发生。本文正是从银行角度出发,本文通过采用资料研究、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信用证结算中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风险点,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给银行的风险防范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同时,通过对信用证结算风险及防范措施的研究,对于企业积极防范国际贸易中的商业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进出口商的经济损失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研究的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信用证的概念以及信用证的业务流程。第三章通过介绍信用证的特点,阐述了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风险产生的三个方面的原因,即:银行信用、纯单据业务和独立性原则使信用证产生风险。第四章重点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单证风险、欺诈风险、银行技术和操作风险、国家和法律风险等信用证主要风险逐一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在信用风险部分,主要分析了进口商信用风险、出口商信用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三种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在市场风险部分,指出在从事信用证结算业务时,要防范由于商品价格、利率和汇率等市场因素发生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在单证风险部分,重点阐述了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中提单的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并对银行在信用证纠纷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提示。在信用证欺诈风险部分,列举了跟单信用证诈骗的常见方式及其特征,指出了跟单信用证诈骗的防范对策。在银行操作风险部分,对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清、人为因素造成的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进行了描述,并从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在政治和法律风险部分,提示要防范结算的任何一方所在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无法履约而带来的风险和法律风险。第五章,主要阐述了从UCP600较UCP500的变化及对银行风险防范控制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从具体信用证业务出发,对进一步健全完善信用证风险管理体系作了深入的思考,提出银行业必须创新风险管理制度,其具体模式是建立面向未来的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即: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构建外汇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和完善国际业务内控制度;构建风险防范意识和业务素质一流的人才队伍;加强与企业的风险防范合作,实现对信用证风险准确和及时地度量、风险、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