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高速发展,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3年以来,国务院首次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逐步走进公众视野,相关政策、规定相继出台,为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奠定了的基础。民营银行由于自身的所有制属性,打破了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国有垄断,作为金融市场的有力补充,实现了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民营银行具有资本构成民营化、公司治理法制化、经营管理市场化、市场定位差异化等一系列的特点,民营银行的建立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国有金融企业改革作用巨大。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不但是对民营资本的促进,而且对商业银行也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资本资源的使用和配置率。本文以民营银行相关理论为基础,参考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等理论,结合当前国家对于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创新创业的要求,运用文献研究法、矛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民营银行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本文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民营银行的概念进行界定。国内经济学界对于民营银行的概念界定一直存在争论,归结起来,主要有产权结构理论、资产结构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三种角度,本文在产权结构理论的基础之上,从资本所有权角度对民营银行进行界定,分析了民营银行的特点、发展现状,并对民营银行兴起的原因进行探讨。第二章分析了民营银行发展的实质问题,对于民营资本的地位问题进行探讨,民营资本到底是经济发展的有机构成还是权宜之计,这决定了民营银行能够走多远。民营银行在与传统银行竞争的过程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资金成本高、业务和经营范围受限、特殊风险较多等等,均为民营银行发展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民营银行的发展,从本质上看,是民营资本的历史回归,存在着民营资本国有化和国有资本私有化两种可能。第三章对民营银行的权力体系进行分析,民营银行性质决定了其所有权与占有权的统一,进而明确了经营权是对所有权的展开和具体运用。第四章对于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进行探讨。民营银行作为新生事物,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避开短板、发挥特长,充分依托互联网走差异化经营之路,是民营银行出路所在。这需要民营银行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国家的利好政策和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