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土中氮素利用效率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20032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是植物生长需求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农业生产中影响作物产量最关键的限制因子,稳定的有机碳(SOC)供应对于植物的养分循环和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Rasool et al.2008),SOC因为其和作物产量之间的密切关系而成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Lal1997),本研究于2016-2017年在河南郑州实施,目的是想得到在冬小麦-夏玉米耕作系统中5个氮肥施用梯度下的氮肥利用效率(NUE)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处理在小麦季和玉米季都为五个不同的肥力梯度(非常低,低,中,高,非常高),每个处理都有4个重复,采用随机整组设计。  结果显示,相对非常低水平,较高的土壤肥力水平(高和非常高)可以在小麦和玉米季显著提升作物产量、N吸收和NUE(小麦和玉米产量分别提升41-44%和98-105%,N吸收分别提高47%和116-123%,NUE分别提升18-23%和12%)(P<0.05)。  在冬小麦和夏玉米季,小麦籽粒产量和土壤肥力之间呈线性关系(f=y0+a*x)(籽粒产量=a+b*SFL,a=(8.8733)x+11.49,r2:0.71,P=0.007)(图3-9)。相似的线性关系在15NUE和土壤肥力水平间也存在(NUE=a+b*SFL,a=(12.42)x+8.66,r2:0.87,P=0.011)。玉米籽粒产量和土壤肥力呈指数关系(y=y0+a*b^x),y=22.75+(2.962*29.569)x,r2=0.91,P<0.05(图4-8),NUE和土壤肥力之间也呈典型的指数关系(NUE=46.41*(exp)0.82x,r2=0.96,P<0.01)。结果显示长期有机物料的施入对于土壤SOC的提升有积极的效果,进而可以同步增加作物和土壤的N含量。高肥力土壤(高SOC)可以快速矿化成为可利用养分,改善土壤结构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的供应,增加微生物活性和土壤N的可利用性,最终减少对化学氮肥的依赖。土壤氮最优管理对于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目前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有机物料的施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些结果在长期定位试验中都得到了验证,包括单施NPK化肥、堆肥、秸秆还田和厩肥都能够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尤其是可以提升土壤SOC的含量。  第三个培养试验是在潮土上设定五个不同肥力梯度,测定其矿化潜力(NMP)和矿化率常数(k),温度为35度,湿度为土壤最佳湿度。结果显示,高肥力水平土壤可以提供显著高的k值(0.118-0327之间)(P<0.01),但NMP没有显著差异。k值和微生物量碳氮呈显著正相关,显示更多的氮输入能潜在提高土壤N矿化。而NMP在处理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就显示NMP可能更多地与土壤固有性质有关,而与土壤肥力管理相关性不强。在小麦和玉米生长季,N矿化分别为0.03-0.04((g kg-1))和0.03-0.06(g kg-1)。N矿化率提高一个单位可以提升3倍的硝化率。NH4+固定和N矿化之间存在耦合关系,结果显示NH4+固定对于平衡NH4+-N移动和非移动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未来研究中也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另外,最佳N肥施用率可以增加NUE,但是最佳N施用率却根据想要得到的目标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是想得到最大产量还是最佳经济效益。N矿化是土壤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因为其控制为植物供应矿物质N的规模。矿化对于估量N的可利用性、外源物输入质量和相关环境影响都非常重要。  尽管如此,微生物固定化和矿化铵固定化过程及其释放是寻找氮保留和供应的关键因素,而有机改性剂对铵固定化和释放的影响取决于质量和数量以及施用有机改性剂的时间。  此外,固定NH4+与矿化N呈耦合趋势,结果表明,NH4+固定对于平衡NH4+-N的活化和固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予以考虑。  较低的土壤肥力水平(非常低、低和中等)和较高的施氮率导致较低的NUE,增加了氮在可能涉及环境污染的环境中的风险。在农田肥力管理中也应尽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过量施用化肥不但增加生产成本,也不一定能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破坏农田生态环境。因此提出,增加土壤有机物质的供应可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氮的有效性,最终减少对化学氮肥的依赖。土壤氮的优化管理对作物生产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表明,增加土壤有机物质的供应可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氮的有效性,最终减少对化学氮肥的依赖。
其他文献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控制耕地减少趋势,我国提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国策。随着农用地分等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完成,农用地质量也就具备了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定量的指标。在此基
近年来,随着世界能源危机不断加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甜高粱是目前公认的最理想的能源作物之一。而我国人口压力大,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生物质能源需利用干
本文根据设置在位于陇中黄土高原的定西市李家堡镇已经进行了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试图从碳循环角度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农田土壤
大量氮肥施用,易造成菜地土壤硝酸盐累积并引起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和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这都将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解决硝酸盐污染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减轻或消除硝酸盐的累积、迁
3G移动通信技术加入万众瞩目的世界杯这场大狂欢,与近年来风生水起的微博一起,为南非世界杯报道注入了空前活力。新媒体带来的传播方式和手段的变化促进了传统媒体内容和风格
红壤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该地区降水丰沛,但季节性分配严重不均。与此同时,红壤区面临着来自洪涝灾害、季节性干旱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植酸磷作为磷的一种形态主要储存在籽粒中,一般占种子总磷的60-80%。单胃动物由于缺乏分解植酸磷的酶而不能有效吸收利用植酸磷,这部分磷以粪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利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粪磷污染。玉米作为最重要的饲料作物,降低玉米籽粒中植酸磷浓度对减少粪磷污染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以低植酸突变体居多,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磷肥施用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植酸磷积累的影响,分析
本文采用砂滤管法和田间套种生草实验,研究宽叶雀稗、百喜草、日本草、爬地兰和无刺含羞草5种生草物料对果园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不同生草物料对有机质数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二氧化碳(C02)外,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0)是对气候变化贡献率最高的两种温室气体。稻田CH4和N2O排放是其在土壤中经过产生、消耗、运移以及向大气扩散等过程后的综合表观结果。研究中国稻麦轮作稻田土壤剖面中N2O和CH4分布和扩散特征有助于明确稻田土壤CH4和N2O的存储状况及产生位点;进一步研究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剖面CH4和N20含量和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