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风险导向审计的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和比较,为本文的研究明确方向并建立分析框架。接着,研究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论,包括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其次,研究了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准则制订影响的历史,并进行了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国际比较。随后,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在我国的贯彻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贯彻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提高审计质量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风险导向审计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论文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特征、流程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提炼和归纳,并阐述了它与制度基础审计的联系与区别。90年代中后期,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方法论进行了创新,提出了经营风险导向审计。论文介绍了经营风险导向审计的本质和流程、讨论了其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联系和区别、合理的要素及引起的争议、对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准则制定的冲击与启示。  结合美国审计准则发展史和审计报告演变史,论文梳理了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发展脉络并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是萌芽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末):审计准则制定以审计程序为中心,但“风险”的概念开始萌芽。二是孕育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70年代末):审计准则制定以制度基础审计思想为主导,但“风险”概念的重要性得以提升,同时,制度基础审计催生了审计风险模型的雏形和“控制风险”概念。三是成熟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形成系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审计准则制定开始以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为主导。四是深化和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在审计准则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深化和创新的成果写入审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发布,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已实施3年多。论文采用两种方法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实务中贯彻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情况。  一是发放调查问卷,围绕审计流程、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情况、审计效率和效果、配套的手段等设计问题,掌握注册会计师的感性认识,以比较实施准则前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是否发生预期的变化。调查结果表明,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贯彻实施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很多注册会计师已逐渐接受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并在审计实践中予以贯彻。但是,审计执业界对风险导向审计仍然存在不少误解,包括风险导向审计是否适用于不同规模和复杂程度的被审计单位,风险导向审计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同时,也有部分注册会计师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不到位,如在风险评估阶段不运用分析程序,风险评估流于形式、实施的实质性程序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存在脱节现象等等。  二是利用工作底稿中的数据进行假设检验,通过测试注册会计师针对应收账款存在认定实施的函证程序的范围(覆盖率)与评估的该认定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检验注册会计师实施的风险应对程序是否与风险评估结果具有清晰的对应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应收账款的函证比例与低水平的重大错报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即针对应收账款存在认定层次的低水平重大错报风险和非低(中和高)水平的重大错报风险,前者的函证比例要低于后者,假设得到验证。但是,应收账款的函证比例与高水平的重大错报风险无显著相关性,即针对应收账款存在认定层次的高水平重大错报风险和非高(中和低)水平的重大错报风险,两者的函证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假设未得到验证。这样的结果也说明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并不总是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存在清晰的对应关系。当然,也可能意味着实务中将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区别为“中”和“高”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论文提出了政策建议及未来研究的方向。首先,进一步统一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认识,继续把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贯彻实施推向深入。其次,开发贴近实务的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实施配套工具,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具体包括:一是风险评估方面的指引;二是内部控制了解和测试方面的指引;三是审计量化方面的指引;四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指引;五是研究适合审计目的的行业数据库;六是开发审计软件。再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水准。第四,不断优化执业环境,为注册会计师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创造条件。最后,不断完善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保持执业标准的适用性。  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给学术界带来了很多的研究机会,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限于篇幅和有限的研究时间和精力,理论研究部分没有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置于审计理论结构这个大的框架中,去深入研究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与审计假设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对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中的一些二级但重要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合理保证”等。就实证研究而言,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实施也提供了广泛的研究机会。本研究假设检验部分采用的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且只针对一个认定,影响了结论的可推广性。同时,也没有进行动态比较研究。未来研究可在这些方面做出改进。
其他文献
2001年,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和东北大学旧址四所高校建筑群首次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华大学因其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施行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创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被提出,如微课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课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基于此,针对微课辅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教学;教学设计   初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良好的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
当知道要拍电视剧《兰陵王》时,我就决定要看这部剧.作为历史上著名具有奇幻色彩的美男子.强烈的好奇感让大多数熟悉这段历史的人想知道如何以现代手法表现古典男子的美,演绎
期刊
众所周知,近些年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实践与体验,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而作为教学核心的教师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在京理事,于1990年4月27日在北京市委党校召开会议,商讨第五届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的中心议题,以及会议的有关事宜。安
调整优化结构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结构调整不仅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升级换代不断交替,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投资者发现了众多的投资机会,看到了有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但是,项目投资具有不可逆、系统复杂等特点,使得投资者在对项目进行投资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决策,投资机会的研究逐渐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资源日趋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我们生活在智慧时代,信息、数据与知识成为了企业的重要资源,许多新兴技术的出现比如物联网、大数据与商务智能等都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着眼于会计信息化的理论,把ZJ公司的会计信息化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主要对ZJ公司在会计信息化进程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领域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和谐统一,从而保证教学目标得以顺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的主要教育内容,对培育大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中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较低,存有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校“论坛”的理论优势,经中央党校校委批准,全国省级党校报刊编辑部主任会议,于1990年4月28日至4月30日在中央党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党校各报刊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