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线圈的力矩传感器及其测试系统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智能自行车日渐受到青睐。它的一项核心功能就是检测骑行状态,从而驱动电机使骑行更省力。力矩传感器是智能自行车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安装在各种旋转或非旋转机械部件上对扭转力矩感知、检测的传感器。相比速度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凭借着精度高、频响快、可靠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在近几年出口欧美的助力自行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诸多力矩值测量的方法中,金属应变片力矩测量法以其优异的测试精度和广泛的实用性,在力矩测量领域得到了成熟的发展。为使力矩传感器能在中轴力矩测量中具有更好的工作效果,本文采用了基于双线圈无线供电和无线传输的设计。采用电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模式,有效解决了力矩传感器因伴随中轴持续转动而无法采用有线连接供电的问题。同时,采用互感线圈搭载频率信号的方式进行输出信号的无线传输,再将输出频率信号进行比较转换,最终产生可以被电机控制器识别的电压信号。通过实验验证,该传感器良好地完成力矩信号的检测功能。为保证力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输出性能,本文针对力矩传感器的使用环境自主设计了一套自动化测试平台。该平台对力矩传感器在助力自行车中置系统中的使用环境进行仿真,对助力自行车的行车受力进行分析和标定转换,并在测试系统中进行等效替代,实现了平台测试代替实际测试的目标。平台采用伺服电机提供行车动力矩,负载制动器提供行车中所受的各部分阻力,标准转速转矩测量仪对主动轮和从动轮的标准转速转矩测量作为校准标定,程控电源对被测传感器采集电路进行供电。所有下位机设备集成于LabVIEW平台下开发的上位机测试软件,通过PCI-6229采集卡和VISA总线I/O软件进行采集和通讯。测试系统实现了对力矩传感器的耐久性测试和热敏性测试,为力矩传感器的测试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和方法。除此之外,本文还对力矩传感器进行了性能评价模型PAM(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的建模。该模型可以很好的评价力矩传感器的输出性能,并且以模型预测的方式对力矩传感器的测试结果予以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输出值同实际测量值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误差在2%~5%范围内。该模型对力矩传感器的预测功能大大缩减了力矩传感器的测试周期,对力矩传感器的测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多功能网络化远程环境监测系统解决了环境监测领域多、跨度广、被监测污染物种类多、24小时不间断监测等问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以32位ARM7系列的芯片LPC2214做环境监测
视频目标跟踪技术在军事制导武器、道路交通监控、安防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围绕目标跟踪中存在的目标被遮挡问题,背景与目标颜色相近时跟踪不稳定问题开展研究
21世纪的电网系统将进入“智能电网”阶段,智能电网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强大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用户、设备之间具有互动通讯能力,以确保信息的实时监控、传递。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电能信息“全采集、全覆盖、全预付费”的基础。在采集系统中,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论文在对智能电网、抄表系统、手机短信、射频卡、FFT算法以及复杂电费算法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
本文针对自主研发的、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昆山一号”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V2.0版本),研究焊接机器人动态轨迹规划及特殊焊接作业轨迹规划方法,主要包括动态轨迹规划、特殊焊接作业
仿人机器人一直是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热点,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机器人通信系统是机器人运行的基础,随着仿人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移动性、灵活性也要求越来越高,
轧机液压压下系统结构复杂,主要包含轧辊、机架、液压缸、控制装置、传感器及其它辅助装置,是典型的机电液耦合系统。由于轧机是多质量体弹性连接的复杂机械动力学结构,且受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SRD)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调速系统,由于开关磁阻电机兼具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和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简单、调速性能优异、能够频繁正反转的优点,因此在现代交流调速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反应式步进电机是一种小步距角的开关磁阻电机。本文以一台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为对象,设计了基于旋转变压器的小步距角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使该电机的转速范围和转矩得以大
随着工业的发展,PLC在工业自动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幅度减轻了一线工人劳动强度和现场管理难度,加强了安全系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使油田工业自动化水平达到了
卫星目标和天空背景的仿真在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都有着重要意义。论文根据大气物理学、大气光学和天文学相关知识,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卫星目标和天空背景的动态仿真
随着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网络应运而生,形成了结构化集成的新型网络,即现场总线控制系统。CAN(控制器局域网)是一种高性价比的现场总线,它是一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