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恶性肿瘤中连续60年来唯一逐年明显上升的肿瘤。了解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将有利于肺癌的诊治及预防。当人体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
许多研究表明生长因子不仅促进组织细胞的增殖,而且能诱导组织细胞的恶性转化。中期因子(Midkine,MDK,MK)是一类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已有研究证实,在多种肿瘤组织中MK高表达,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等。MK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它不仅在神经发育过程中起到营养及保护作用,还通过促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促血管生成、诱导细胞恶性转化、抗凋亡等功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
细胞内信号转导调节着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分裂及死亡等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抑制基因DPC4/Smad4编码的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TGF-β)超家族细胞内信号转导和调节的中心分子。有研究表明,Smad4的失活与表达缺失和多种肿瘤的发展、组织细胞分级以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对于MK和DPC4/Smad4的研究并不少见,但是对于肺癌组织中MK和DPC4/Smad4的表达与相关性的研究,以及二者在肺癌分期、病例分型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相对空白状态。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K和DPC4/Smad4在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揭示二者在肺癌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基因水平的肺癌检测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方法:收集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52例,所有患者术前未经过化疗及放疗,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等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MK和DPC4/Smad4表达。选取无坏死的癌旁组织30例,作为阴性对照,所选取的组织距病灶切除的距离5cm以上。阳性判断标准:每张切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高倍视野进行观察计数,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以出现棕色颗粒作为阳性细胞,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分别根据染色程度和染色细胞的百分率进行分级评分,并将评分的乘积作为判定标准,以判定其阳性程度。根据染色程度:基本不染色为0分,着色淡为1分,着色适中为2分,着色深为3分;着色细胞占计数细胞的百分率:≤5%为0分,>5%~25%为1分,>25%~50%为2分,>50%为3分。将每张切片的平均着色程度得分与平均细胞着色百分率得分各自相乘为最后得分:≤1分为阴性(一),2~3分为阳性(+),≥4分为强阳性(++)。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通过X2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二者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
1.52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MK和DPC4/Smad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2%(31/52)、63.46%(33/52),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MK和DPC4/Smad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5/30),90.00%(27/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MK和DPC4/Smad4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均无关系,差异无显著性(P>0.05)。
3.MK和DPC4/Smad4阳性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无关系,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4MK和DPC4/Smad4阳性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MK定位于细胞质,DPC4/Smad4定位于细胞质。
2.MK、DPC4/Smad4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
3.MK、DPC4/Smad4的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