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高可用性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3297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信服务的发展,传统电信系统的可用性已经达到高可用的要求。但是作为下一代网络中核心设备的软交换设备的高可用性仍然存在问题是需要研究的重点。论文以设计软交换系统的高可用性HA 平台为研究目标,从多方面研究软交换系统HA平台的设计要求和实现。首先,分析HA 论坛提交的开放式架构HA 系统的解决方案,内容涉及到HA 系统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管理中间件、应用程序等部分。接着,以Intel 提供的Ziatech平台解决方案为例,讨论HA 技术在现有软硬件平台解决方案中的应用,并比较Intel的Ziatech 平台和Motorola 的MXP 平台两种解决方案的特点。然后,重点对HA 管理中间件实现当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加以分析讨论,其中论及的内容包括:状态模型、流媒体控制传输协议、心跳检测、错误日志、内存快照、IP 动态绑定、XML 语言和系统调用平台。最后,详细论述HA 管理中间件中故障管理和HA 管理两大功能模块的实现,并具体分析模块内部的框架组成以及模块的外部接口。论文中的HA 平台实现方案中硬件平台采用Intel 提供的Ziatech 平台,操作系统使用WindRiver 公司的VxWorks 实时操作系统。实现当中的故障管理模块包括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两部分,其中故障检测主要使用心跳检测技术实现,而故障诊断主要使用错误日志和内存快照技术来记录和分析错误。HA 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对HA 系统的数据同步控制、HA 事件处理和主备系统切换,该模块被设计为事件驱动的形式。在实际研究当中也表明采用事件驱动是实现HA 系统复杂的管理功能的最佳选择。HA 管理模块的逻辑控制主体是事件管理器,事件管理器负责处理系统中所有模块向HA 管理模块报告的事件信息,并对外发布HA 管理命令。目前,该设计方案在测试中能够满足现有软交换系统中HA 平台的基本要求,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其他文献
全球化和信息化正在使企业环境发生质的变化,而动态联盟的出现,对传统的管理系统、控制方式、组织结构和决策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 Agent本身具有自治性、社会性、反应性
近年来,电信骨干网持续发展,而接入网进展却不大。网络流量的迅猛发展更加恶化了接入网容量的滞后发展,“最后一公里”成为大容量局域网和骨干网的发展瓶颈。目前,普遍采用的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电视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将最终代替模拟电视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数字地面电视(
计算机网络、数字压缩技术和存储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基于IP 的实时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发展。而视频点播业务则是目前多媒体应用中最受关注的应用之一,它广泛的应用于
  符合ITU-TG.763建议的DCME-6设备由南京邮电学院于七年前研制成功。该设备因为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在国内市场上应用广泛并替代了大部分进口同类产品。随着Internet快速
在数字调制传输中,M电平相移键控(MPSK)信号应用广泛,与幅度键控(MASK)信号、频移键控(MFSK)信号相比,提取MPSK信号的调制信息在众多特征参数中难度较大。因此分析MPSK信号的
作为媒体分享技术和社交网络结合的新型网络形态,多媒体社交网络具有突出的社交特性和良好的传播特性。但由于多媒体社交网络的无中心架构特点以及缺乏动态灵活的管理机制,网
偏振模色散(PMD)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由于不同偏振模式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脉冲展宽现象,并由此限制光纤通信系统的码率和中继距离的提高。解决PMD问题是实现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
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的信任管理机制中,由于没有中心设备的控制,任何两个认知用户节点通过自己的节点处理器进行互连和信任关系计算。这种特点使得分布式网络能够避免控制中
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是一种前景广阔的通信技术,电信服务商现在对HFC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现有双向HFC网络具有较大的上行传输汇聚噪声,不能采用高效的调制方式,因此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