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州三坊七巷第宅园林是福州传统私家园林造园实践的缩影和精华,传承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尤其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园林,福州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也鲜明地融入了福州的自然、人文特色。论文以福州三坊七巷第宅园林为研究对象,将三坊七巷第宅园林与福州古城自然及地域文化结构脉络相联系。采用田野考察、文献调查、要素分析、做分析图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做系统、正面、专题的研究,揭示福州城市自然及人文环境对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影响,厘清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要素构成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空间组织及意境塑造的特点和规律,从1个侧面厘清福州园林建筑空间环境的历史渊源,继而探索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保护、继承、发展。论文共分6个部分:(1)导论;(2)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影响因素;(3)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构成要素;(4)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空间营造;(5)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保护、继承、发展;(6)结论。其中,论文的第3、第4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论文第3部分从假山、理水、植物、建筑4个方面入手,以自然层面、人文层面为脉络,剖析福州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营造原则、‘营造特色、营造手法。指出三坊七巷第宅园林对这4个要素的经营,不在于其大、其真,而在于其对自然摹仿的形胜与神似,在于组景手法的巧于因借和精在体宜。论文第4部分从“无”的角度,从空间位置关系、空间构成、空间序列、空间意境等方面,剖析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及空间营造特色。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是“阴”与“阳”,“有”与“无”相伴相生形成的整体结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图底,“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山、水、植物、建筑是园林空间的界面,是园林组景之“有”的要素,营造园林的目的是创造空间意境,园林的主角应是空间之“无”。因此论文第3、第4两部分构成了对福州三坊七巷第宅园林研究有机而完整的核心内容。福州三坊七巷第宅园林,是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盘”中之“丸”。福州城市地理要素、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又造就了三坊七巷第宅园林之“丸”在“盘”中“横斜圆直”的特色运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