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妥珠单抗-酞菁胶束的制备及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显像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转移途径是淋巴转移,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加淋巴清扫,但结肠癌术中淋巴清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肿瘤转移淋巴结(Lymph Node,LN)的残留,因此术中准确辨识肿瘤转移LN,对结肠癌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以靶向结肠癌肿瘤细胞的显像探针—表面活性剂剥脱-曲妥珠单抗酞菁胶束(Surfactant Stripped-Trastuzumab Phthalocyanine Micelle,ss-TPM),利用该探针能够在裸鼠结肠癌淋巴管中移行并特异性结合结肠癌肿瘤细胞的特点,实时显像诊断肿瘤转移LN。研究方法:1.ss-TPM的构建与表征:在表面活性剂普朗尼克F127(Pluronic F127,简称F127)表面修饰上羧基,利用其温度敏感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在低温离心的条件下得到表面活性剂剥脱-酞菁胶束(Surfactant Stripped-Phthalocyanine Micelle,ss-PM);通过羧基和抗体表面的氨基进行缩合反应,同时标记荧光染料,从而制备了表面活性剂剥脱-曲妥珠单抗酞菁胶束(Surfactant Stripped-Trastuzumab Phthalocyanine Micelle,ss-TPM);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FT-IR)、核磁(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羧基化的F127进行表征,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对曲妥珠单抗的连接及荧光染料的连接进行表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和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对ss-PM和ss-TPM的表面结构、粒径及Zeta电位进行表征,通过多功能酶标仪对ss-PM和ss-TPM的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表征。2.结肠癌原位裸鼠模型的建立:通过将稳定转染荧光素酶的人结肠癌细胞HT-29-Luc细胞悬液注射到裸鼠盲肠浆膜下层,构建结肠癌原位裸鼠模型;利用生物发光成像(Bioluminescence Imaging,BLI)技术探索了腹腔裸鼠淋巴结的位置及各部位淋巴结转移的规律。3.ss-TPM的显像诊断:通过细胞内化实验证明ss-TPM的靶向性;尾静脉注射ss-TPM到裸鼠体内,通过荧光成像(Fluorescence Imaging,FRI)显像,观察原位肿瘤和淋巴结的发光情况,并通过BLI发光确认是否在同一部位,从而研究ss-TPM靶向的准确性。通过FRI观察ss-TPM在脏器中的分布。采用表面活性剂剥脱-人免疫球蛋白 G 酞菁胶束(Surfactant Stripped-IgG Phthalocyanine Micelle,ss-IPM)作为阴性对照。研究结果:1.ss-TPM的表征:FT-IR测定结果表明在1737.3 cm-1左右,羧基化的F127存在特征峰;NMR实验结果表明在2.6 ppm左右,羧基化的F127存在特征峰,说明本研究成功合成了羧基化F127;SDS-PAGE结果表明,曲妥珠单抗可以全部连接到ss-PM上,无游离抗体的存在;TEM和DLS结果表明,ss-PM与ss-TPM分别为20nm和30nm左右,且大量存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结果表明,ss-TPM在600~800 nm有一定吸收,并且可以检测到标记有荧光染料的纳米粒。2.结肠癌原位裸鼠模型的建立:本研究发现HT-29-Luc细胞数目与BLI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本研究通过台盼蓝示踪建立了裸鼠原位接种技术,在建立结肠癌裸鼠原位模型2周后,观察到原位肿瘤可以成瘤;通过解剖裸鼠确认了腹腔淋巴结的位置及重要脏器的分布,即胃小弯侧淋巴结(Gastric Lymph Node,GLN)、胰十二指肠淋巴结(Pancreaticoduodenal Lymph Node,PLN)、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MLN)及腰椎淋巴结(Lumbar Lymph Node,LuLN),并且通过病理切片进行了确认;本研究在模型建立后的第3~8周,通过BLI强度的不断升高,确认裸鼠结肠癌原位肿瘤是不断生长的;根据BLI观察了第3~8周裸鼠结肠癌模型的LN转移规律,从第3周开始,全部裸鼠均有LN转移,且转移部位均为MLN,第3~5周可见有1只裸鼠MLN出现从第一级淋巴结转移向次级淋巴结转移,第6~8周时,可见出现从第一级淋巴结转移向次级淋巴结转移,在第8周时,出现跳跃性转移。在观察过程中,除了 MLN其它部位暂无淋巴结转移;在远处转移中,第3~8周肝脏和肺脏较容易发生转移,脾脏发生一定程度上的转移,心脏和肾脏很少发生转移。3.ss-TPM的显像诊断:通过细胞内化实验表明ss-TPM可以靶向HT-29-Luc细胞;ss-TPM和ss-IPM通过尾静脉提前(2h、4h、8h、24h)注射到裸鼠体内并成像,根据荧光强度判断其在肿瘤和脏器中的分布以及LN靶向情况。靶向ss-TPM的荧光强度均比非靶向ss-IPM在肿瘤部位的荧光强度高,且4 h达到高峰;靶向ss-TPM可以准确靶向肿瘤转移淋巴结,且8 h达到高峰;而非靶向ss-IPM可以到达MLN和PLN,但存在过度显像和漏检的情况;对照组ICG可以到达淋巴结,但存在无肿瘤转移的淋巴结被点亮的情况。说明无论非靶向ss-IPM和ICG均无法准确靶向肿瘤转移淋巴结,靶向ss-TPM可以准确靶向肿瘤转移淋巴结。在不同的时间点肿瘤显像中,靶向ss-TPM在各重要脏器内均有所分布,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肾脏中,且4h达到高峰。研究结论: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面活性剂剥脱-曲妥珠单抗酞菁胶束(ss-TPM);2.本研究证实HT-29-Luc细胞的数目与BLI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BLI强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生长情况;3.本研究建立了裸鼠原位接种技术,成功建立裸鼠结肠癌原位模型,成瘤率10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在不断生长;4.本研究确定了腹腔内LN的位置,明确了在裸鼠结肠癌原位模型淋巴结及脏器转移规律,第4~5周为理想的成像时间,即淋巴结存在转移而并无远处转移;5.本研究明确了 ss-TPM可以靶向HT-29-Luc细胞;ss-TPM可准确显像肿瘤及转移LN。
其他文献
在重大疫情防控中强化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的必然选择,能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决定性的政治保障。根据党的领导内容、方式、范围的不同,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既体现于宏观式的总体领导,也存在微观式的具体领导。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背景下,党的领导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完善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体制、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决策机制以及党的具体领导的制度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
试题命制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常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试题命制大多局限于单向的文本呈现,缺乏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情感共鸣。近期,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展题说题活动。在初评基础上,每个县(区)派2位选手上台展示自己的原创试题并说明命题的过程或收获,每人限时10分钟。参加活动展示的有浙江省镇海中学、浙江省慈溪中学、浙江省余姚中学等众多省内外名校,可谓高手
期刊
在高速城镇化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出现了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现象。同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政区设置在国家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性,行政区划问题得到空前重视。然而,近年来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现象背后的诸多问题依然让人疑惑:中国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为何会发生?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这些就是本文试图去探究的现实问题。行政区划的调整动因与空间效应备受学界关注,但现有文献积累尚不足以解答上述问题。为此,
学位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片联合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17例腹膜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腹膜透析基础治疗及尿毒清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贝前列素钠片联合治疗。通过治疗前后计算残肾KT/V、透析KT/V参数水平评定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指标;通过治疗前后尿量(U
作业是考试评价制度的基础与落脚点,是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教材,增强教学体验的重要载体;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度和学习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必要抓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日常作业设计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实施与推进。上海市延安中学致力于构建"轻负担、高效益、多类别、分层次、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在优化作业设计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索。
期刊
“春节运动”是越战期间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阵营扩展在越南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的一场心理战。该运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南越民众感恩政府、使越共归降、使北越政府及民众产生挫败感。它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计划、准备材料、节日攻势、评估等六个阶段。实施过程中美方注重利用传单、广播等媒介营造越南人特有的春节气氛,彰显南越政府领导下民众节日之富足、生活之欢快,突显翘首期盼男性回家团圆的父母妻儿形象,唤起了越共人员对家庭团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对干燥综合征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p SS-ITP)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MSCs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 SS-ITP、p SS患者、健康对照者(HC)及MSCs治疗p SS-ITP患者前后单核细胞FcγRI、II、IIb和III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及激光共聚焦观察MSCs治疗p SS-ITP患者前后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血
20世纪80到90年代,微通道换热器的提出推动了高密度热量电子器件冷却和微电子机械系统传热的迅速发展。微通道换热器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换热系数高、表面温度均匀等优良特性,在航空航天热控制系统、微电子器件冷却、空调换热设备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微通道尺度效应的影响,气液两相流动与传热过程中表面张力相比重力尤其在非圆形截面的微通道内成为影响传热的主要机制,为极有限的微重力条件下的相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型材具有轻质、高强和耐腐蚀性等优点,且表现为顺纤维方向性能优异的特点。将其应用至桁架结构中能充分发挥出FRP型材优异的单向力学性能,有效解决传统钢材易腐蚀问题,提高结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降低结构全寿命周期成本。但目前FRP桁架结构应用案例仍较少,一个主要原因是无法实现FRP型材节点的高效连接(连接效率水平仅为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