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PBST纤维成型及染色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hq0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作为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的一种,既具有脂肪族聚酯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又具有芳香族聚酯优良的机械性能,它由丁二酸、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三种单体通过缩合聚合反应制得。目前,PBST的研究已经不仅限于薄膜,在纺丝成纤上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当芳香族共聚单元(BT)摩尔质量分数为70%时,PBST的熔点达到180℃,分解温度为377℃,可通过熔融纺丝制备既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能又具有优良弹性的纤维,有望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领域。在此背景下,本文在纺丝速度已经达到1000 m/min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纺丝速度,着重讨论了不同纺丝工艺对PBST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PBST织物的染色性能,为PBST纤维工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首先,通过对不同分子量PBST共聚酯进行熔融纺丝实验,分析了分子量对PBST成纤性能的影响,研究并优化了PBST共聚酯的熔融纺丝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PBST共聚酯重均分子量大于1.2×10~5时,纺丝稳定性好,成纤性能优良;PBST共聚酯具有较宽的可纺温度范围,其中在240-260℃时最为合适;PBST纤维适合较高的纺速,纺速可达3000 m/min;基于反复实验,探索PBST纤维较佳的后牵伸工艺为牵伸温度50℃,定型温度140℃,牵伸倍数为1.5-2.1,PBST纤维强度最高可达3.3 cN/dtex。其次,对PBST纤维的弹性回复性和粘弹性等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ST纤维一次拉伸至定伸长15%时,总弹性回复率达97.56%以上,几乎完全回复;在一次拉伸至定伸长20%时,PBST纤维的总弹性回复率仍有88.3%,表现出优良的回弹性,并且,PBST纤维在反复拉伸至定伸长20%的情况仍未发生拉断现象,显示出其优良的抗疲劳性能。此外,通过利用分散染料对PBST织物进行染色实验。研究结果发现PBST织物可在中性条件下染色,并且在10℃时已能够吸附一定染料,在70℃时即可达到较深的颜色;同时PBST织物具有较好的匀染性,以及优异的色牢度,干、湿摩擦色牢度均达到5级,水洗色牢度达到3级以上。PBST纤维在100℃水中处理时表现出极大的收缩性能,纤维收缩率最大达到22.3%,织物长、宽收缩率分别为20%、16%,但在70℃水中处理时纤维的收缩率减小为12.7%,织物的长、宽收缩率减小为12%、8%。因此,采用70℃温度进行PBST织物染色,既可有效增强织物的染色效果,还有利于保持织物原有风格。
其他文献
柑橘黄龙病是一种具有百年历史的柑橘病害,该病害传播流行快,为害区域广,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黄龙病的病原是韧皮部杆菌属的三种革兰氏阴性菌,根据它们首次被发现的地点
<正>明代诗文中衰,拟古成风。其时,却有一位身处穷乡僻壤的布衣老儒,慨然以力挽颓波为己任,终于成为上承唐宋、下启清代的杰出散文家,他就是归有光。几百年来,人们读到他的《
苗族是发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我国古籍中就有关于远古时期在中原地区生活的苗族先民——蚩尤部落的记载。几千年来苗族先民们的长途迁徙从未间断过,大致
现代丝光工艺不仅要求改善织物的表面光泽,还需达到较好的综合效果,包括门幅收缩小,织物尺寸稳定,染料上染均匀,重现性好等。文中介绍了丝光效果较好的工艺及设备,如湿布丝光
针对现有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的时效性差、不连续等问题,系统地分析总结了突出预测预警系统,建立了预警分级体系,对掘进面突出预警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基于瓦斯涌出的动态特
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商业运作的模式,诞生新型法律关系并对我国传统的民商事法律规则构成直接冲突。我国应当立足于实践需求,整合国内已有法律资源并充分借鉴国际电子商务先进
"学习进阶"理论是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的概念时所遵循的连续的、有层级的发展路径的描述。应用"学习进阶"理论设计了"打点计时器的共振现象"的教学,将力学、电学、磁
本文研究了草鱼皮的预处理工艺条件,采用氢氧化钠中添加双氧水方法可以同时起到脱色、脱杂蛋白、脱脂肪的作用,以及其对胶原蛋白的溶解性的影响。提取关键参数—温度对胶原蛋白
超临界流体染色(Supercritical Fluid Dying,简称“SFD”)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绿色染色方法之一,文中首先综述了SFD工艺和装置的研究现状,归纳了SFD的参数,指出了SFD工艺和核
纺纱技术是纺织工业的基础技术,整个纺纱过程一般要经过9种纺纱设备的加工工序。其中,短纤维束的牵伸就发生在并条、针梳、粗纱、细纱等纺纱设备上。因此,牵伸加工是纺纱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