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_mC_n(m+n≤7)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ybgt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采用Gaussian03程序,优化了WmCn(m+n≤7)团簇的几何结构,得出了基态构型,并系统的研究了其基态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能,其内容及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WmCn(m+n≤7)团簇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得出了它们的基态结构,并对基态结构的平均结合能、二阶能量差分、能隙及键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W原子个数的增加,团簇的结构由线性转变为平面,再转变为立体结构,其中自旋多重度未超过5;C原子的掺杂增强了团簇的稳定性;分析团簇Wiberg键级可知,团簇中W–C键级明显大于W–W和C–C键级,表明WmCn(m+n≤7)团簇最容易形成W–C键。(2)在获得WmCn(m+n≤7)团簇基态结构的基础上,对基态结构的振动光谱、自然键轨道(NBO)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W原子和C原子作用的过程中,W原子的6s轨道上的电荷转移到了C原子2p轨道,产生了轨道杂化现象,形成了较强的W-C化学键;振动光谱分析显示:振动频率主要分布在55.99cm-1至2061.41cm-1处,最强峰对应的的振动模式大部分都为C原子或W原子的伸缩振动。(3)对基态结构的偶极距、极化率及磁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WmCn(m+n≤7)团簇中除W2C2团簇、W2C3团簇外皆有极性,WC6团簇总偶极矩最大,其极性最强;团簇极化率表明,在XY方向团簇WmCn(m+n≤7)极化率张量分量最大值为46.66;在XZ方向团簇WmCn(m+n≤7)极化率张量分量最大值为11.38;在YZ方向上,团簇WmCn(m+n≤7)极化率张量分量除W5C团簇为-3.06其余皆为零;混合团簇总磁矩范围在0~4μB,团簇的磁矩主要有W原子提供,部分团簇发生了“磁矩淬火”现象。综上所述,本文首次对WmCn(m+n≤7)团簇的基态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揭示了WmCn(m+n≤7)团簇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联系,并为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也为新的功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根据。
其他文献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到建国初的《共同纲领》 ,再到 1 95 4年宪法和1 975年宪法 ,毛泽东宪法思想经历了从砸碎旧法统到创建新中国宪法再到法律虚无主义的曲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需求,钢琴伴奏已经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将钢琴和音乐课堂教
我们现在来看,吴仲超院长在当时的故宫环境下工作确实不容易。
在我国消费升级、政府大力鼓励支持消费的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大量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始崛起。在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过程中,风控是贯穿其中的核心要素。本文结合消费金
针对实测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信号去噪的盲目性,提出对PD信号受干扰程度先作估计评价再决定是否需要去噪的思想。运用二阶统计理论,对构造的实测PD信号相关矩阵进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STEMI经PCI治疗患者424例,分为高RDW组(n=85,RDW≥14%)及正常RDW组(n=
<正> 德裔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安德烈·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是依附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也是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曾长期致力于拉丁美洲欠
风险的发生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定防范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文章结合本人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对供电企业财务风险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
氢作为可再生的理想绿色能源之一,是未来世界经济能源的基础,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氢能的储存是氢能利用的主要瓶颈。而作为化学储氢材料的氨合金属硼氢化物M(BH4)m·nNH3,具
目的:观察玉肾露加减配合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糖皮质激素强的松配合细胞毒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