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果蔬中残留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同样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对果蔬中残留的植物生长促进剂进行检测,不仅有助于监督食品安全也可以对植物生长促进剂的施用提供一定依据。本课题以9种常见的植物生长促进剂(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对氯苯氧乙酸、噻苯隆、吲哚丁酸、2,4-二氯苯氧乙酸、α-萘乙酸、氯吡苯脲、乙烯利)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以及HPLC-MS/MS的分析方法分别研究其检测方法。(1)建立了八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在果蔬中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采用ODS2C18(200×4.6mm,5μm)色谱柱,UV检测器,以乙腈/磷酸-磷酸氢二铵缓冲盐(0.01mol/L,pH=3.5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变换波长检测,分离了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对氯苯氧乙酸、噻苯隆、吲哚丁酸、2,4-二氯苯氧乙酸、α-萘乙酸、氯吡苯脲八种植物生长促进剂。采用外标法定量,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43%,方法检出限在0.26-0.75mg/kg之间。利用该法对果蔬样品中植物生长促进剂残留量进行分析,添加低、中、高三个浓度八种化合物混标,分别为2.50、10.0、25.0mg/kg,回收率为80.0%-106.0%,结果表明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色谱分离完全,结果准确可靠,为果蔬中植物生长促进剂的检测提供了技术基础。(2)建立了果蔬样品中七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对氯苯氧乙酸、赤霉酸(GA3)、2,4-二氯苯氧乙酸、α-萘乙酸、吲哚丁酸、6-苄氨基嘌呤、氯吡苯脲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匀质提取2次,经Waters 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HPLC-MS/MS)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测定。采用质谱的方法定性,外标法定量。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aQ(150mm×2.1mm,3μm)柱,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在梯度洗脱条件下分离效果好。果蔬样品中分别添加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七种植物生长促进剂混合标液,平均回收率在78.8%-9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60%。七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在果蔬样品中的方法检出限为0.40-20.0μg/kg。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且可以作为大批量果蔬中植物生长促进剂残留检测的实际分析方法。(3)建立了果蔬中植物生长促进剂-乙烯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与定量方法。待测果蔬样品经甲酸-甲醇(v:v=1:20)提取,以Hypersil GOLD aQ(150mm×2.1mm,3μm)柱为分离柱,流动相采用甲醇-甲酸(pH=3.00)等度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串联四级杆质谱,选择离子检测(SRM),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乙烯利在50.0-1000.0μg/L内线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993。添加乙烯利的标准溶液质量浓度为:50.0、250.0、500.0μg/kg在果蔬样品中,方法的回收率为75.4%-77.5%,相对标准偏差低于7.35%,方法检出限为10.0μg/kg。本方法简单、准确,适合作为果蔬中乙烯利残留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