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火是重要的生态因子,能够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布,林火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外源刺激,打破种子休眠或诱导内部激素进而加速或促进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是植物更新的重要环节,对1~2年生草本植物更是如此。大兴安岭地区属于林火多发的生态脆弱地带,选择的10种草本植物有的适应性强,属于耐火或耐寒植物,易成为大兴安岭地区的优势种;有的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还有的是重要的中药原料,对这10种草本开展林火产物—烟熏和火烧灰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十分必要。研究中采用烟熏、火烧灰单因素和双因素交互处理(烟熏时间为10、20、30min,火烧灰剂量为1.0、1.5、2.0g)。研究结果表明:(1)苍术种子在大剂量火烧灰(A3)处理下的萌发率最高为96.67%;在烟熏和火烧灰交互作用(S1A2)处理时的日平均萌发率最高为23.70%;萌发速率指数最高为4.75。(2)苋种子在中度烟熏(S2)处理时日平均萌发率最高为9.35%;在烟熏和火烧灰交互作用(S2A1)处理时的萌发速率指数最高为6.57。(3)桔梗在中度烟熏(S2)处理时萌发率最高为97.78%;日平均萌发率是22.83%。(4)多星韭在烟熏和火烧灰交互作用(S2A3)处理时,萌发率最高是94.44%;最高日平均萌发率为15.74%;萌发速率指数最高是1.57。(5)柳兰在低度烟熏(S1)处理下的效果最好,萌发率为95.56%;在高度烟熏(S3)处理时萌发速率指数最高为4.67;交互作用(S3A1)处理时的日平均萌发率最高为12.86%。(6)黄耆在中度烟熏(S2)处理时的表现最明显萌发率为98.89%;在施用大剂量火烧灰(A3)处理下的日平均萌发率最高为16.22%;在施用小剂量火烧灰(A1)处理下的萌发速率指数最高的为3.67。(7)野火球在施用大剂量火烧灰(A3)处理下的表现最佳,萌发率是98.89%;日平均萌发率最高是14.35%。(8)车前在交互作用(S3A2)的处理时效果最佳,萌发率是93.33%;在中度烟熏(S2)处理下的日平均萌发率最高是17.18%。(9)白芷在低度烟熏(S1)处理时萌发效果最佳为55.56%,施用中等剂量火烧灰处理(A2)时种子的日平均萌发率最高为6.59%,交互作用(S1A1)处理时种子的萌发速率指数最高为1.33。(10)射干在低度烟熏(S1)处理下的效果最加,萌发率为62.22%;在施用小剂量火烧灰(A1)处理下的平均萌发率最高是5.31%。通过研究可发现:烟熏和火烧灰作为单因素对苍术、黄耆、野火球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但烟熏作用时间和火烧灰施用剂量与萌发质量不一定成正比,另也会抑制桔梗、多星韭种子的萌发;在烟熏和火烧灰的交互处理中,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既有规律性也存在差异性,在具有交互作用的苍术、黄耆、野火球、柳兰、车前、多星韭和射干这7种植物中,促进种子萌发效果显著的是烟熏,其次是火烧灰,而不具有交互作用的苋,桔梗和白芷这3种植物中,烟熏和火烧灰都有可能是影响萌发的主导因素。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能够对森林火后的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进化选择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