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率分集的逆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成像及技术应用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i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由于其工作不受环境影响且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高分辨成像,在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ISAR是通过发射宽带信号获取距离向分辨率,并利用目标与雷达的相对运动获取方位向分辨率的二维雷达成像技术。然而发射宽带信号对系统硬件有着较高的要求。结合频率分集技术,可利用不同时刻发射不同频率的单频信号合成宽带信号,以此降低成像系统硬件的复杂度。本文根据ISAR成像系统的特点,研究了基于频率分集的ISAR成像模型及其与频率扫描阵列的联合应用,主要工作概括如下:1.从ISAR系统的结构入手,介绍了ISAR成像转台模型,推导了分辨率公式,并介绍了平动补偿的几种方法;对ISAR系统中常用的线性调频信号和步进频率信号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了几种雷达系统资源对成像增益的影响。2.结合频率分集技术,建立频率分集ISAR成像系统模型。通过发射单频信号合成宽带信号,达到宽带探测的性能,可缓解系统发射接收宽带信号时硬件复杂的问题。利用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算法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同时,针对频率稀疏所引起的旁瓣提高等难点,进一步提出基于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的频率分集ISAR目标成像算法。该算法将回波信号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信号子空间与噪声子空间,利用二者的正交性构建谱函数对目标位置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在频率稀疏条件下的高旁瓣问题。3.频率分集ISAR成像与频率扫描阵列联合应用。由于频率扫描阵列各阵元间馈线产生的相位差不能匹配发射或接收信号频率的变化,因此该体制在进行ISAR成像时对信号瞬时带宽有一定的约束。针对上述问题,论文将频率分集技术应用在使用频率扫描阵列的ISAR成像雷达上,通过发射多个单频信号并结合频率合成技术,实现用于频率扫描阵列的ISAR目标成像方法。该系统既能形成波束指向目标,又可以克服频率扫描阵列发射宽带信号时的限制,实现对运动目标的二维成像,并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有效性。最后,分析了阵列参数与目标航迹参数对该系统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偏振是太赫兹波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太赫兹波偏振转换器件尺寸较大且色散严重。超表面,是一种人工构造的超薄二维阵列平面,有利于太赫兹系统的微型化和集成化。因此,利用超表面调控太赫兹波偏振,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偏振调控器件的缺陷。本文以太赫兹波偏振调控为目标,通过二氧化钒和石墨烯构建可重构超表面,实现太赫兹波偏振的动态调控。本文研究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研究了超表面实现太赫兹波偏振调控的基本理论,以及
近些年来,通信系统正逐渐朝着高速率、高可靠性和大数据传输容量等方向发展。本文依托此发展趋势和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的要求,对印刷天线的宽频带/双频带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正六边形超宽带小型化印刷天线研究。该研究主要通过改变单极子印刷天线正面的正六边形辐射贴片形状与背面的地板结构来实现宽带化。最终优化的天线工作频段为3.13~29.33 GHz,带宽为26.2 GHz(161.4%),
LiAlH4虽具有较高的理论含氢量(10.6 wt%),但存在放氢温度过高、放氢速率缓慢和可逆吸氢性能差等缺点,限制其作为储氢材料的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制备Ni/C、TiO2@C、NiTiO3三种掺杂剂,并系统研究了它们对LiAlH4放氢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在室温下,采用自组装反应得到了含Ni的络合物,进一步结合高温热解制备得到了棒状Ni/C材料,通过机械球磨方式将Ni/C掺杂到LiAl
随着5G的部署、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其他高移动应用的日益发展,对多普勒环境下的高可靠、高容量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非相干抗时、频色散波形拓展到空间抗色散波形可以有效的满足高移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但目前缺乏明确的思路和方法。针对非相干抗双色散波形的空分拓展,将非相干MIMO空分复用模型与抗双色散衰落的波形相结合,设计了一个时-频-空调制信号体制,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可以获得在时、频、空域上的联合复用,
无人驾驶是保障交通安全与提升舒适驾驶的重要技术,交通场景多目标检测与分割技术在无人驾驶场景理解中起着关键作用。交通场景中随时出现的行人、车辆、交通标志以及交通灯,受到遮挡、光照不均匀以及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加剧检测与分割难度。针对多目标检测与分割准确性、鲁棒性与实时性的需求,本文应用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研究交通场景多目标检测与分割改进算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款可搭载移动端的检测与分割智能系统。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逐渐落地,智能制造也快速的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方向发展,并且随着智能制造的飞速向前发展催生了物理世界与信息化的虚拟世界进行深度融合的需求,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交互融合的最佳途径刚好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孪生技术中虚拟孪生体建模还原物理世界场景时面临的速度慢、还原度低和物理世界数据驱动的实时可视化开发门槛高、
当今,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消耗,世界各国对海洋领域的探索在不断扩展。水下场景成像环境恶劣,导致水下图像中出现模糊,对比度低和颜色失真等退化现象。这些退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水下场景的视觉质量,图像处理算法的准确度,以及包括海洋生态、水下交通和海洋资源勘探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由于近几年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高效而卓越的图形处理能力和对复杂映射的学习能力受到认可。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图像复
钛酸钡(BaTiO3,简称BT)是应用最广泛的具有优异物理性能的铁电陶瓷材料,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支柱”。随着电子设备不断向小型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要求电子元器件尺寸越来越小,因此对钛酸钡粉体的晶粒尺寸、四方相、分散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水热法进行高性能纳米钛酸钡粉体制备技术探究,利用XRD、FT-IR、PSD、SEM等表征方法对样品性能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下:(1)以氯化
学位
电磁超表面(Metasurface)是一种由亚波长结构进行周期/非周期排列而成的人造结构。与三维超材料相比,它具有超薄厚度,损耗低,易于与其他器件集成等优点。同时,通过调整超表面单元的几何形状或排列方式,可灵活操控电磁波的幅度、相位及极化等物理量,因而在电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超表面对电磁波的极化调控展开研究,设计了两种透射型高性能线-圆极化转换器。结合Floquet定理和传输线理论,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