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S/FTD突变基因C9orf72相关二肽重复蛋白poly-PR导致神经毒性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v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突变基因C9orf72相关二肽重复(DPR)蛋白poly-PR已经被证实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且DPR具有类似于疯牛病蛋白(prion)的细胞间传递特征。但是对于其导致神经细胞退变的分子机制以及传递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我们设计相关实验探究poly-PR导致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合成的poly-PR(20个PR重复,PR20)多肽以及慢病毒载体表达poly-PR(28个PR重复,PR28)来处理SH-SY5Y细胞(神经元细胞系)和小鼠原代皮层神经元进行实验。使用细胞内吞相关途径的抑制剂探索poly-PR多肽进入神经元的内吞机制。然后使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测定标记了 FITC的poly-PR荧光强度,从而定量内吞抑制剂使用后对poly-PR多肽进入神经元的抑制效果。其次使用RNA干扰(RNAi)技术来验证poly-PR进入神经元的内吞方式。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和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实验检测poly-PR对神经元的毒性。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oly-PR处理后神经元的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标志蛋白CHOP,磷酸化的JNK和促凋亡因子p53和Bax等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PCR)检测poly-PR处理后神经元的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和促凋亡因子相关转录(mRNA)水平。同时利用免疫荧光实验(Immunofluorescence)检测poly-PR对促凋亡因子p53和caspase-3活化影响。利用LDH释放实验和PI染色实验检测相关抑制剂阻断poly-PR的神经毒性效果,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抑制剂加入后细胞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CHOP和促凋亡相关因子等的表达水平。结果:利用细胞内吞相关途径的抑制剂作用poly-PR多肽处理的神经元,我们发现只有网格蛋白依赖型细胞内吞的抑制剂chlorpromazine可以明显阻断poly-PR进入神经元。同时利用RNAi敲减网格蛋白重链蛋白(CLTC)也能阻断poly-PR进入神经元,进一步提示poly-PR是通过网格蛋白依赖型细胞内吞方式进入神经元。我们发现poly-PR进入神经元后引起SH-SY5Y细胞和小鼠原代皮层神经元的内质网应激,导致JNK活化以及促凋亡因子的激活,这些通路的激活最终导致了神经元的死亡。为了更好的模拟疾病相关状态,我们利用表达PR28的慢病毒载体去感染原代皮层神经元,结果同样显示表达PR28的小鼠原代皮层神经元也表现出内质网应激和促凋亡因子的激活。使用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明显抑制poly-PR导致的神经元JNK激活,从而下调促凋亡因子p53和Bax的激活。使用网格蛋白依赖型内吞的抑制剂chlorpromazine可以明显阻断PR20导致的内质网应激和JNK活化,从而抑制促凋亡因子p53和Bax的激活。结论:Poly-PR通过网格蛋白依赖型细胞内吞的方式进入神经元,造成了神经元的内质网应激和JNK的活化,导致了神经元的死亡。利用JNK抑制剂SP600125和网格蛋白依赖型细胞内吞抑制剂chlorpromazine可以阻断poly-PR导致的神经元死亡。
其他文献
在我国,国际教育是一个相对崭新的教育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其逐渐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教育领域之一。国际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基准、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教育育人管理理念,于家校合作方面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实践经验,共同致力于“家校施教,合作铸材”。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教育领域在高中阶段大力推进家校合作力度,努力探索高中阶段家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国古典名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众多、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
研究了不同PH值介质中酪氨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PH值4.2-6.1时吸附量较大,在酪氨酸的等电点时吸附量最大;酪氨酸被吸附的主要形式是兼性离子,酪氨酸离子靠Van der Waals力吸附在活性炭/水
以四丙基溴化铵作模板剂,以白炭黑(I)、硅溶胶(Ⅱ)和水玻璃(Ⅲ)为不同硅源在140 ̄180℃合成MFI型硅沸石。反应物配比相同,其结晶动力学曲线有明显差异。从它们的成核诱导期及生长速度计算出各体系
以磷酸-苯膦酸锆为层板,合成并表征了硅柱撑的层柱磷酸-苯膦酸锆,并磺化了其中的苯环,磺化后的产物具有较高的酸量,在酯化反应中催化活性与硫酸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