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主题在新冠疫情时期油画创作中的体现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逐渐进入到了民众的视线,由起初武汉出现的少量病例报道快速发展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持续蔓延,时至今日,新型冠状病毒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人类在抗击疫情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新冠肺炎依然为人类生命健康安全以及世界多方面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艺术界以其特有的方式迅速做出反应,形成了一股新冠疫情时期的生命主题美术现象。从油画的角度来说,新冠疫情时期的生命主题创作与西方美术史当中人类面对灾难或社会题材时艺术家们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一样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而时代节点、社会环境的差异同样也造就了新冠疫情美术的特殊性。尽管新冠疫情时期美术创作的存在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在时间紧张、素材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下,现有的新冠疫情时期生命主题美术创作依然显露出了部分问题存在,因此我们更加需要进一步理解生命主题油画创作的内涵,创造出真实反映时代的、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首先从美术史的角度借助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论述了生命主题的三种主要呈现方式;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新冠疫情时期美术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在新冠疫情时期艺术领域所受到的积极、消极两方面影响;第三章至第五章着重论述了新冠疫情时期的生命主题油画创作表现方式、存在的创作误区以及由此得出的生命主题创作需要多样性和紧密联系时代的启示;第六章主要从个人创作的角度论述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对于生命主题的感悟。
其他文献
王蒙作为元末著名山水画家,其晚年作品风格特点突出,以繁密见长于同时代其他画家。本文通过对王蒙艺术启蒙分析引入,并结合不同时期作品详细解读王蒙作品繁密性特点在晚年的形成。以两幅王蒙晚年经典作品,《夏日山居图》与《青卞隐居图》做图像分析,通过作品经营位置的精巧,用笔及用墨的创新及多样性,并结合整幅作品中各类元素处理的方法解读,梳理出王蒙在晚年山水画艺术风格成熟后作品的繁密性审美特点,最终在笔者的毕业作
玉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8000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中的意象是艺术家把主观情感投入于客观物象当中,高度融合之后形成的审美形象。艺术作品的意象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在传统诗歌与书画艺术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传统玉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传统玉雕作品所营造的意象世界也是其美感的基础。随
中国古代画家经常通过名称与题款来说明当时作画的时间,季令、月令、时令、节令等沿用,还形成了一种风尚。我国古代壁画运用长卷的方式把事件发展按照时间顺序铺陈开来,通过画面空间间接表现出时间的延续性。十九世纪印象派绘画中对时间的瞬间性捕捉,使得时间在西方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初步显现。本文在研究中西方绘画的基础上,试图把时间在绘画中的表现进行逻辑上的梳理。通过对传统绘画中表现时间的方式、现代绘画中表现时间的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步入了信息化的21世纪,向“读图”时代迈进,图形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与重要载体,它直接、便捷,跨越了种族、语言,使读者在接收信息时更加地方便和快速。而线是构成图形的主要元素之一,它作为包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当了包装设计中最主要的创意表达的形式,它的千变万化和众多的视觉表达样式,增强了整体包装设计的艺术效果和大众对于商品包装的兴趣,因此,对于线在现代
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中,写意性元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创作意识和绘画语言上都有所体现。很多人认为宋代流传下来的作品是偏向于写实的绘画,或者是从工笔画和写意画的叫法来区分作品是否具有写意性,然而中国工笔花鸟画并不是没有写意性存在,而是其表达形式相对于写意画来说更加的含蓄。如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创作者都是通过照片或者后期合成等手段收集素材,逐渐取代了造法自然。虽说绘画紧跟时代,在创作
伴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的照相摄影技术以其能够精细、准确反应客观现实的特点,逐渐取代了绘画的记录性与传播性,对传统架上绘画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冲击。然而,实践证明绘画艺术以认识、教育、审美的社会功能,使其具有不可替性,并没有被摄影所取代。相反,摄影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绘画鉴赏和创作形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推动了艺术的发展。摄影图像的多样性、便捷性以及图像转换的科技性,成为艺术家创作灵感和素材的来源。艺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照相机的诞生改变了我们的记录方式,也使得记录事件的方式更加多元化。随着照相机的使用,出现了数字图像和照片,两者都是图像的一种存在方式,数字图像和纸质图像方便了艺术家在创作前的选材,数字图像和纸质图像可使艺术家不必再为取景而四处奔波,同时图像的意义和功能也多元化。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图像本身可以作为一种绘画语言、绘画图式以及图像在油画创作中的几种功能,如语言功能、叙事功能、情绪表达功能等
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中,笔势的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水墨人物画为主来探究笔势的绘画表现,从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找到笔势产生的艺术价值并加以归纳总结,找到规律,以便更好的发挥笔势在画面表现上的作用。本文第一章首先解释什么是笔势,并从中国传统绘画入手找到笔势在其中的运用。然后在第二章中举例说明,笔势的表现上较有典型性的当代水墨人物画家,从画家的绘画作品中找到笔势在表现手法上的规律与原理。第三章中通过
中国人物画在漫长衍变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绘画语言与审美意趣。“意趣”是意象与趣味,在中国绘画中探讨意象与趣味的表达对于“意趣”研究也至关重要。不论从历代画论著作出发,还是从绘画创作中寻找答案,在作者看来,只有以理论为奠基,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绘画中的“意趣”精神内涵。在人物画创作中,作品的“意趣”是艺术家们较高的追求目标。画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精心巧妙的构图安排、人物造型的意象化处理
平山郁夫作为日本著名的当代画家,他对艺术的追求,对文化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影响了东亚地区众多的现当代画家。在日本,他与东山魁夷、加山又造、高山辰雄并称为四座“大山”;在中国,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由平山郁夫掀起了中日两国绘画学习交流的热潮。平山郁夫在东京艺术大学学习绘画的时候,正逢于日本二战后的全面“西化”与日本民族文化意识觉醒相交际之时,其个人风格的形成又源于“玄奘精神”与敦煌艺术的滋养。在平山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