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人物对话的潜台词认知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oushenghuo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台词是普遍存在于日常口语和戏剧舞台上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特别是在戏剧中。通常,存在于精炼的戏剧对话中的潜台词,在刻画人物复杂多变的感情世界时其语言的负担是很重的,往往在寥寥几字的一段台词中潜藏着较丰富的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因此,对于潜台词这种新型语言现象的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共识。   半个多世纪以来长盛不衰的戏剧《雷雨》是由曹禺先生创作的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杰作。作品描写了周、鲁两家人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的巧合造成的悲惨性冲突,充分展现了身处各种复杂关系中的平凡而世俗的人们的苦难与挣扎。戏剧《雷雨》通过语言展现悲剧剧情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就是丰富的潜台词,它们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进戏剧冲突等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坚持体验哲学观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迅猛发展,使语言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客观性与主体性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潜台词作为语言多义性的使用范式,是作家的创造力和读者或者观众的认知理解力在剧本语言释义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类认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复杂交际系统,其意义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因此,基于戏剧人物对话的潜台词的认知研究,对于意义的探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煞,在本文以前已经有很多的著作对戏剧潜台词或者言外之意的释义过程及释义内容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但是却没有作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戏剧中的潜台词做过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本文在探讨用认知语言学去分析戏剧潜台词之前先在理论上做了如下完善:即充分地证明戏剧潜台词是一种特殊的言外之意,然后,以《雷雨》中人物对话潜台词的认知意义分析为切入点,列举戏剧《雷雨》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潜台词,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对戏剧潜台词的分析和解读的作用,力图寻找到最恰切的潜台词的认知解读操作过程,并用这种操作过程对戏剧《雷雨》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物对话潜台词的意义进行充分的认知推理操作解读。
其他文献
在连续8年田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系统2008—2009年连续两个生长季期间不同耕作措施(结合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水分利用率的
20世纪50年代,台湾现代乡愁诗在政治格局的巨大震动中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乡愁诗不同于古代乡愁诗歌中戍守边塞的艰苦,也不同于日本占领时期所表现出的强烈民族意识,它所展现的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发轫期在五四运动及1920年代,这个阶段的创作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冰心和其他的作家一样,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