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生物质/无烟煤混合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bx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但是能量密度较低,生物质与煤混烧可增加能量密度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本文对生物质混煤燃烧特性进行研究。分别在热重分析仪和固定床燃烧炉中进行咖啡渣与无烟煤混合燃烧特性实验。基于热重分析实验和燃烧理论,获得升温速率、混合比例、氧气浓度对无烟煤/咖啡渣富氧燃烧特征及燃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与空气气氛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咖啡渣混合比例的增大与升温速率的提高均使微量样品着着火指标、综合燃烧指标逐渐增大。氧气浓度的增加降低着火温度,提高综合燃烧指标。相同氧气浓度下,CO2替换N2使样品的着火延迟。大部分混合样品的燃烧过程出现协同效应。基于固体反应动力学理论,对样品燃烧动力学特性进行分阶段(挥发分析出燃烧阶段、焦炭燃烧阶段)分析计算,空气气氛下咖啡渣混煤样品挥发分燃烧阶段的峰前与峰后表观活化能范围分别为40.8~114.32 kJmol-1,39.5~94.22 kJ mol-1;焦炭燃烧阶段的峰前与峰后表观活化能范围分别为25.17~161.45 kJ mol-1, 39.91~125.08 kJ mol-1;富氧气氛下咖啡渣混煤样品挥发分燃烧阶段的峰前与峰后表观活化能范围分别为15.17~103.58 kJ mol-1,50.83~80.44 kJ mol-1;焦炭燃烧阶段的峰前与峰后表观活化能范围分别为19.06~193.4 kJ mol-1,27.34~111.54 kJ mol-1.同一升温速率下,随着咖啡渣比例的增大,咖啡渣煤混烧样品的焦炭活化能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表观活化能E。与lnA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在固定床燃烧炉分别进行成型样品的变温与定温燃烧实验,获得升温速率、温度、混合比例对燃烧特征、燃烧动力学及烟气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样品的着火指标与综合燃烧指标均随着咖啡渣混合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定温条件下,咖啡渣比例与温度提高使样品的燃尽时间缩短,燃烧速率提高。成型燃料变温燃烧过程峰前与峰后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4.97~95.03 kJ mol-1, 13.14~116.84 kJmol-1。随着升温速率增加,C02与NO排放增加,而N02和S02只在低升温速率出现排放;咖啡渣比例的增加使CO2与CO排放向低温区移动,C02峰值增加CO峰值降低,NO释放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C02和NO排放小幅增加,CO与N02释放减小;随着咖啡渣比例的提高,C02、NO及N02释放增加,S02排放减少。无烟煤的四个灰熔融特征温度都大于1518℃,纯咖啡渣灰的特征温度区间为1253~1518℃,混煤样品灰熔融温度区间为1285~1518℃。咖啡渣的质量比例应不超过40%,以免造成灰熔点大幅下降,产生严重结渣问题。
其他文献
<正>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努力奋斗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殖民地发展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为亚洲的一条“小龙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功能障碍对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大鼠50只,将蛋白酶抑制剂注入大鼠的右侧黑质致密部位,构建蛋白酶体功能障碍模型,对照组大鼠50只
当今流行的“小资文化”一词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生活情调、生活品味。在这种情调品味中,渗透着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理解,在这种前卫与时尚中,蕴含着一种浪漫的情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成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简要分析了在初中数学
<正>18.赤霉酸(GA)和脱落酸(ABA)对分离的大麦糊粉层细胞的影响用α-淀粉酶活性和转录响应进行测量评估。糊粉层细胞用1μmol/L GA3和50μmol/L ABA处理15 h。用麦芽糖作为标
营造人工混交林是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应大力提倡。本文章提出了营造人工混交林的六个步骤,即明确混交目的、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确定合理的混交比例、选择
煤气化发电是我国煤炭洁净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以高热效率、优良经济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实现这一先进发电技术的关键之一是高温
<正>晚清大诗人龚自珍曾如此评析李白:“庄、屈实二,不可以并; 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其斯以为白之真原也矣”(《最录李白集
会议
在课程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成果作为基础所提出的微课教学模式成为了很多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选择。微课具有内容精炼、针对性较强等教育优势
煤和生物质共气化是缓解能源危机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然而,生物质中富含大量易挥发的碱金属,在促进煤焦气化的同时也会造成聚团、沉积、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