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区是城市交通流的起讫点与汇集地,也是人们生活的物质载体,在城市用地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型封闭住区阻碍了住区与城市的联系,降低了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行效率,也加剧了居民近距离步行出行的绕行问题,做好住区路网组织,优化交通环境,有利于住区的良性发展。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针对住区路网组织的量化分析不多,且尚不够完善,采用精细化技术手段,立足路网组织-步行出行视角,量化分析国内外不同路网形态的住区案例,总结步行离到关键吸引点的典型问题,并通过探索大连泉水住区的优化改进办法,提出路网规划的优化方法。基于住区路网组织的理论探讨,从住区步行、步行离到关键吸引点、住区路网三个方面,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既有研究存在技术方法上的缺陷,该缺陷导致研究数据存在偏差、相关研究未有效体现街区制模式在路网组织上的多样性、未有效提出路网的细节性规划方法和优化办法。从城市路网模式与住区步行离到关键吸引点路网组织两方面,分析国外四个典型住区案例在慢行体系、用地布局、交通站点布置,以及与机动车体系关系上的组织规律,得到如下经验:1)发达的慢行系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住区环境,提升慢行交通的吸引力;2)混合性的功能布局有利于增加住区活力,降低不必要的长距出行;3)密集的连续性街区道路体系,可增加公共交通辐射范围,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几率等。探索精细化模型构建方法,介绍了数据收集、Arcgis交通网络模型,以及应用SPSS、ACCESS软件分析和管理模型数据的方法,并利用该模型完成北京、荷兰阿姆斯特丹、美国旧金山三个住区案例的量化分析。根据居民出行目的地的类型,将关键吸引点概括为公交站点、轨道站点、中小学及商业设施,应用精细化模型模拟每栋住宅单元楼步行离到吸引点的路径选择,获取OD及高密格网直线距离、路径距离、绕行距离、绕行系数、相对绕行系数、多半径下的路网密度等参数,基于图示结果及数据量化分析,总结住区离到关键吸引点的典型问题。最后,基于住区典型问题,针对大连泉水住区,采用打开封闭住区与调整路网两种方式优化住区,发现开放住区(主要是步行开放)和路网优化(增加连续性街区道路、减少断头路、加大路网密度等)方法,可大幅度降低住区步行出行距离;结合大连泉水住区的优化改进结果,参考四个国外典型案例的规划经验,得到住区应在靠近关键吸引点处,提升其周边路网密度、路网联系度及减小路网阻隔度的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