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through Changes: An Analysis of Ernest J. Gaines's A Lesson Before Dying from the Pers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_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欧内斯特·盖恩斯小说代表作《临终一课》进行深度探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被用于文学批评几乎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虽然一直没有成为批评的前沿理论,但仍然具有很强的阐释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解读盖恩斯这位卓尔不群的作家和《临终一课》这部杰出的小说。盖恩斯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非裔作家之一。在其小说中,他不仅揭示种族歧视对黑人社团带来的危害,而且强烈表达了个人、社团、种族和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达到演进和发展的希望。通过小说中格兰特和杰佛森两个主要人物追求人格完整和尊严的经历,作家深刻地表现了适应、求变和进步这一中心主题。这一潜在主题贯穿小说全部,我们可以借用达尔文进化批评理论的放大镜,对小说的“求变”主题进行集中考查,以便更深刻地认识这位作家在他代表作中阐释的观念。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其余三章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做为切入点,从三个不同角度分析寻求改变对于黑人追求人格升华、种族尊严和人类进步的意义,以及寻求改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作为绪论的第一章主要为后面的讨论进行铺垫,建构框架,包括对作家盖恩斯和他的作品、文学界对他的接受和研究情况的简要介绍,以及讨论对象《临终一课》的故事、人物和主题思想各方面概要性的总体评述。然后,本章对达尔文进化论和达尔文文学批评理论进行必要的梳理,证明小说文本与达尔文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可行性。最后一部分说明论文的总体构思和研究方法,并简要介绍第二、第三和第四章分别讨论的内容。  第二章集中讨论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之一格兰特的思想意识、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在接受“授课”任务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达到人格的升华。本章分析这种改变对于个体进步的作用,个体之间相互影响的连锁作用,以及对于后来发生的集体的改变所具有的铺垫作用。认识是改变的基础。格兰特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作为黑人社区教师的作用以及教育黑人的方法与目的。格兰特在教育杰佛森的同时教育了自己,在对个体与社会的真正关注中改变了自己,通过自省达到了内心的升华。达尔文认为,任何适应环境的有益的改变,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变化,都将有助于生存和发展。一个人的改变,不管是意识上、态度上还是行为上的改变,都可能产生连锁的影响。黑人的改变甚至波及了周围的白人,包括抱有种族歧视态度的人。盖恩斯强调的是,无论哪个种族,改变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途径。  第三章将论述的重点放在小说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杰佛森的三步改变上,分析为什么在杰佛森达到思想升华之后勇敢地走向死亡会给黑人社区带来思想意识的解放:“集体的进步总是从先前个体的消亡中得到益助”。与格兰特相比,杰佛森的改变跨过的幅度更大——从“非人”到“英雄”。本章的讨论首先分析杰佛森试图“成为人”的改变。这一改变是对白人种族主义者长期抱有的“黑人非完人”的概念的抨击:黑人不是“优胜劣汰”淘选中的“劣”,而是白人种族主义者政治建构的受害者。本章分析了杰佛森的责任心、认识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演变,最后达到人格飞跃的过程。杰佛森直面死亡,达到了改变的最高境界,不仅引领黑人走向进步,而且实现了集体的思想升华。通过引证达尔文进化论对于人的本能性所具有的滞性,笔者佐证了小说作者强调杰佛森改变的艰巨性的用心。在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读与写始终象征人类文化进化的重大突破。杰佛森的日记反映出在理智发展方面,黑人与任何种族没有区别。我们强调,死亡作为一个个体的终结,也可以是集体演进走向更高处的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章的分析从对个体改变的探讨转向分析集体改变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集体改变的社会意义。通过引证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本章分析盖恩斯为什么让社区黑人始终参与杰佛森的改变过程,并最终使社区黑人从杰佛森的死亡中看到了黑人改变的迫切性,开始思想解放的历程。这样的分析能够凸显盖恩斯这部小说的主要潜台词:“集体的改变才是达到了真正的改变”。小说中两位主人公的改变带来整个黑人社区的改变,个体改变具有积累效应和传播功能,能够演进为集体改变。小说题目突出了“死亡”(dying)和“学习”(lesson)两个概念,死亡意味着再生,学习引向改变和进步。盖恩斯多次提到黑人要冲破“恶性循环”(the vicious circle),认为这种无改变循环式的重复,是导致黑人种族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达尔文从物种进化的理论认为,改变是从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了一个“螺旋向上”(the spiral cycle)的发展态势,不断走向更高的境界。  盖恩斯的小说《临终一课》强调的正是这样的理念:个体通过改变完善自身,影响他人,波及群体,引向集体的改变,不断积累,不断进步,就能达到“螺旋向上”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大家的印象中,电视新闻报道以及时性、碎片化见长,而经济报道则以深度和厚重为重,两者似乎是天生的矛盾体。作为主攻财经报道的地面频道,多年以来,浙江经视坚持频道定位,以
期刊
《鲁宾孙漂流记》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主人公鲁宾孙·克鲁索已成为一个西方现代神话。该小说自面世以来被不断重写,其中部分重写通过解构式自由游戏,将笛福原文本所代表
期刊
本文从创伤角度分析迈克尔·昂达奇(Michael Ondaatje1943-)的小说《菩萨凝视的岛屿》(Anil’s Ghost,2000)。这部作品的社会大背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的斯
虽然评论界对威廉·戈尔丁(1911-1993)的前、后期作品中的差异有所关注、并做出种种解读,却遗漏了一个重要方面,即出现在作家后期创作中的喜剧转向。自《金字塔》始,经由《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