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解痉、镇痛、抗炎、保肝、调节免疫等作用,市场上药用需求旺盛。我国药用芍药道地产区分别为四川中江、安徽亳州、浙江磐安,存在着繁育率低、生长缓慢等问题。一方面,中江芍药不结实,长期采用芍头繁殖,价格高且繁殖系数低;另一方面,其他产区的芍药利用种子繁殖,但其种子具有上胚轴、下胚轴双休眠特性,发芽率低、生长周期长、单产低。目前药用芍药资源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对芍药生产与资源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本文分别以中江芍药的根段和亳州芍药种子为材料,对芍药根段繁殖和种子繁殖特性进行研究,获得了繁殖系数大、适用于生产的中江芍药根段繁殖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芍药种子休眠特性并初步得到了芍药种子破眠方法,旨在为芍药育苗生产及芍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考察中江芍药根段上、中、下三个部位在四种生根剂(B、C、D、E)各五个浓度梯度(分别以1、2、3、4、5下标显示)处理下的发芽率、生根率及根生长情况,初步获得了中江芍药根段繁殖方法:选用根上部,并通过生根剂B4处理成苗效果最好,扦插60天后萌芽率达100%,生根率为86.67%,均根长为95.88 cm,平均根条数为4.67条/株,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通过对亳州芍药种子生活力、种子透气透水性、被覆物机械障碍、种胚休眠特性及萌发抑制物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芍药种子休眠特性。结果显示:芍药种子属于综合性休眠类型,主要原因包括种皮及胚乳等被覆物存在的机械障碍、种胚未发育完全、种子内存在活性较强的萌发抑制物等。3.在容器栽培条件下,考察亳州芍药种子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处理下芍药种子生根情况,以及4℃低温处理不同周期后芍药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显示:GA处理对打破芍药种子下胚轴休眠具有显著作用,其中300 mg/L处理后效果最佳,可有效提高芍药种子生根率及改善根系生长情况;低温处理能够打破芍药种子上胚轴休眠,其中4周处理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种子萌芽率,增加出苗均匀性以及改善幼苗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