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睦邻中心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公共服务的诉求水准也在不断提升,为此国家相继发布了针对基层治理的相关文件,提出了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迫切需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应时而生。然而国内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流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问题展开分析。文章首先梳理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流程优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接着全面比较政策规定流程和睦邻中心项目的政府购买流程,寻找购买流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在需求规划环节存在购买范围界定困难、服务需求提取偏差、成本预算规划偏差;在市场竞争环节存在竞争市场建设落后、合同内容不完全、购买双方信息不对称;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监督机制不完善、承接主体的道德风险;在评估验收环节存在评估偏差、信任短缺危机等问题。本文接着从法律法规、配套制度、政府职能意识、社会组织管理培育、企业机构有效激励、购买资金匮乏等多个角度,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文章最后提出流程优化的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引起了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进而推动了国际秩序的转型。国际秩序的转型分为本体转型和要素变化转型,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与实践推动国际秩序三要素——国际规则制定权分配、国际制度与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加速了国际秩序的要素变化转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日益不能满足国际政治现实需求,国际秩序的转型成为国际社会重要议题。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权力格局东升西降,以西方
学位
选举权是一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作为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选举权包括:参与基层政治选举与被选举两个层面。美国一直作为西方民主的典范,但是如果从选举权层面透视美国民主,可发现美国的民主具有过程性延伸的特点。影响美国选举权的因素具有多样性,本文主要以参与式民主理论为分析工具,将参与的功能与参与的动机作为变量,分析影响美国选举权的因素。  本文通过历史分析法以及个案分析法,以美国选举权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不仅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关,也与中国在外交行为上审时度势、因时制宜的战略性选择密不可分。正是基于一系列审慎、灵活而又准确的对内和对外情势的认知与判断,中国在制定对外政策中充分发挥了创造力,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实践。  本文以我国的“势”文化及其所形成的选择偏好和行动逻辑为切入点,将当代中国外交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当代中国外交发展变化的文化逻辑。本文选
学位
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中,土地问题最容易引发官民利益冲突,这也导致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而“政治机会结构”是当下解释社会运动的典型范式之一。运用该理论来描述和概括“集体行动”得以产生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条件,来分析“集体行动”产生的原因。  当下,我国农民可以通过一些渠道维权,比如:村民自治制度、信访制度等现有的政治通道,来自体制内的农民利益支持者以及第三方的大众传媒。而通过分析乌坎事件中的政
中共中央在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上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谋求海洋发展切实上升到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层面。近年来,印度洋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区位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意义得到提升,大国势力的介入使该地区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贸易国,能源和经济安全深深依赖于印度洋的海上航线,因此必须把印度洋纳入中国“海洋强国”的蓝图中。“海陆统筹”
学位
特大城市人口众多,问题复杂,社会活动密集,因此安全、有序、文明是特大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然而,特大城市由于经济高度发展,社会高度开放,人口与城市结构高度密度,导致城市风险具备密集性、流动性和叠加性的特征。相比较西方特大城市从前现代到现代、后现代的漫长发展历程,我国特大城市的风险结构在短短三十多年里就呈现了城市社会阶段特征相互叠加的高度复杂性,城市发展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需要政府积极应对。  特大
学位
“春秋决狱”作为古代司法领域中的一种审案断狱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华法系的演进及形成,在中华法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宪制的视角重新解读“春秋决狱”在历史中国的政治实践中所具有的宪制功能,并指明这一司法实践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具有的意义。  “宪制问题”导致宪制的出现,“春秋决狱”作为历史中国的司法实践,是古代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宪制观审视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发现具体的“宪制问题”,进而理
学位
20世纪70年代末由经济体制开始的改革促进了传统社会结构变革,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发展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接平台,居委会成为社区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治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因此,探寻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质量、弥补城市社区服务供给“短板”的有效方法,既是政府职能转变与改革、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目标,也是本文的研究
中巴两国自1951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推进,目前已形成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地缘政治作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既会对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会带来消极的阻碍作用。对影响中巴关系的地缘政治因素进行系统性和辩证性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国的外交策略,已成为一项必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引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模型,对影响中巴关系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加以
学位
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人口增多、社会发展,以上海为代表的超大城市在社区中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难以解决这些难题,社区治理变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影响当前社区治理有效性的核心内容——公众参与为研究对象,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工具,追溯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社区治理中公众参与服从-动员-协商三个阶段的变革,指出目前中国超大城市处于“表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