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认知与“势”行为——当代中国外交的文化逻辑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不仅与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关,也与中国在外交行为上审时度势、因时制宜的战略性选择密不可分。正是基于一系列审慎、灵活而又准确的对内和对外情势的认知与判断,中国在制定对外政策中充分发挥了创造力,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实践。
  本文以我国的“势”文化及其所形成的选择偏好和行动逻辑为切入点,将当代中国外交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当代中国外交发展变化的文化逻辑。本文选择传统文化中的“势”文化作为一种战略文化符号,从“势”文化的视角将中国对战略环境的认知分为“破竹之势”、“两立之势”、“掎角之势”、“穷屈之势”,进而将战略环境和相对实力进行排列组合,分析国家的战略定位,最后根据不同的战略定位选择不同类型的国家外交行为。文章除绪论外,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将对中国的“势”文化进行定义,分析中国以“势”为中心的战略环境认知对国家外交行为的影响。第二章研究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对“两立之势”的战略环境认知及“取势”行为的选择。第三章则围绕改革开放阶段中国对“破竹之势”的战略环境认知及“蓄势”行为的选择进行展开。第四章是关于深化改革阶段中国对“掎角之势”的战略环境认知及“合势”行为选择的思考。在对上述外交行为的历史轨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论文的第五章还尝试对中国外交行为的“势”偏好及“势”逻辑做进一步的分析。
其他文献
冷战后美国获得“一超”地位,总统职责益加繁重,迫使总统寻求行政权力的扩张,以利于维护美国世界大国的地位、契合美国政治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冷战后为时代背景,对总统行政权力扩张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从制度层面分析权力,从权力分析回归于制度的变迁,理清总统权力扩张的历史脉络,以加强对美国总统制的研究。  本文在权力制衡理论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制度研究、历史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以对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在
学位
现如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空间已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重视的重要疆场。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在网络空间有着超强的实力。中国占据着庞大的网民和市场规模,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两国对网络空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网络空间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近年来,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摩擦与冲突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干扰。虽然中美两国都声称
学位
人大代表作为使人大制度运转起来的能动性主体,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对于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相继出台多个相关文件,将完善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作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部署提上日程。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人大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全国人大有关完善代表联系选民制度的精神和要求,从本市实际出发,近年来在加
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研究离不开对美国钓鱼岛政策问题的分析,美国的钓鱼岛政策是钓鱼岛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回顾钓鱼岛争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美国的钓鱼岛政策摇摆不定。美国政府强调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保持中立,却又时常表示《日美安全保障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美国的钓鱼岛战略处于变化之中,有时采取支持日本的清晰战略,有时重申“中立”立场采取模糊战略,模糊和清晰战略会在不同时期交替出现。本文基于美国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政
学位
二次大战以后,欧洲国家曾将移民作为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主义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全球移民现象。大量的移民纷纷进入欧洲,引起了一系列社会政治与经济问题。针对日益突出的移民问题,法国的“共和模式”曾经一度成为移民治理的典范。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温和的社会治理和引导同化政策,使外来移民逐渐抛弃其所属国的特征,完全融入到法国主流社会之中。“共和模式”在19世
学位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时代以来,环境污染、人口流动、资源争夺与共享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相应地对全球性公共产品产生了迫切需求。然而,由于冷战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转为由霸权国为主、其他单一或多个行为体协调辅助供给的方式,而在霸权国无法提供足够公共产品、其他行为体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全球性公共产品供需产生了严重的不对称,这是研究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推动力,各国对区域性公共产品的诉求也空前热烈。包括区域一体化及
本文主要基于非传统安全理论的视角分析欧洲难民危机对欧盟边境管控的影响。欧盟边境部门在难民入境时是如何加大入境审查力度的?难民在欧洲边境是如何实现分流的?特别是意大利临近地中海作为欧盟的边境国家,在此次难民危机中承受较大的难民涌入压力,意大利边境政策的调整是欧盟边境政策态势的个案。  首先,本文定义了非传统安全的内涵与基本属性。基于非传统安全的视角,本文剖析了欧洲难民危机对欧洲非传统安全形势所带来的
纵观近30年来国际关系领域的文化研究,交叉学科研究和微观研究成为主要趋势。近些年来,大众消费文化的研究以凸显文化利益的适用性、文化关系的灵活性受到学界较大的关注。本文在结合国际关系学科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大众消费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工具放入中美文化关系中进行考察,旨在探究大众消费文化在文化权力的转移中发挥的作用。  在现代消费社会,以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西方大众消费文化相对于发展中国
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引起了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进而推动了国际秩序的转型。国际秩序的转型分为本体转型和要素变化转型,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与实践推动国际秩序三要素——国际规则制定权分配、国际制度与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加速了国际秩序的要素变化转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日益不能满足国际政治现实需求,国际秩序的转型成为国际社会重要议题。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权力格局东升西降,以西方
学位
选举权是一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作为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选举权包括:参与基层政治选举与被选举两个层面。美国一直作为西方民主的典范,但是如果从选举权层面透视美国民主,可发现美国的民主具有过程性延伸的特点。影响美国选举权的因素具有多样性,本文主要以参与式民主理论为分析工具,将参与的功能与参与的动机作为变量,分析影响美国选举权的因素。  本文通过历史分析法以及个案分析法,以美国选举权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