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刚性钢框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的不断发展,多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们一般都是将梁柱节点设计成所谓的“刚节点”,这种理想化的假设虽然能大大简化结构设计和分析的过程,但会造成理论与实际的巨大差异。因为理想的刚节点和铰接点是不存在的,任何连接形式的刚度都是介于理想刚接和完全铰接之间的。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依据,我国目前钢结构规范中对于半刚性连接方面只是作出了定性的规定,还没有量化的标准。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半刚性节点的研究现状、各国规范梁柱连接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梁柱连接的类型和半刚性连接的特性,探讨了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半刚性连接的M-θ曲线以及拟合方法,初始刚度以及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本文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设计了带有顶底角钢、腹板双角钢的半刚性节点的一个一榀两跨三层的钢框架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钢框架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等效阻尼系数恢复力模型以及层间位移等各方面的指标。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8.0对该框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通过合理的建模,合理的参数设置,有效的网格划分,得出了钢材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一位移曲线以及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另外,本文建立了刚性和半刚性两种框架模型,分别就其滞回曲线、延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从试验和有限元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来看,半刚性框架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
其他文献
斜拉桥的桥塔设计和抗震性能一直受到工程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参考金海大桥桥跨布置、主梁截面尺寸和结构体系的基础上,设计有别于原全钢塔形式的方案。在桥塔材质和布置方
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性能优异,但因对其抗震性能研究不足,在我国实际工程应用很少。论文结合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基金项目《交错桁架体系应用技术开发》,对改进型混合
天津地铁2号线红星路站工程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华昌道与红星路交口,顺驰桥旁,工程范围内原为旧居民楼,地质表层多为杂填土、房屋旧基础,其下部多为砂粘土及砂层。红星路站采用的围
城市给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一环,在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用户对用水要求不断提高,而城市给水管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远离城市的别墅区、度假村、居住区、生活服务区、饭店、宾馆等纷纷兴建,小区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由于小区位置分散,全部
因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独特,结构设计难度大以及施工过程的复杂性等特点,使得超高层建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施工过程中结构整体刚度、荷载和应力都在不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建国初期建的很多既有建筑已经进入“中老年期”,我国的基础建设正从大量新建向部分新建部分维修转型。因此,既有建筑设施的维修与加固正蓬勃发展。在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RPC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拉、抗压性能及较小的收缩徐变,但RPC需在高温蒸养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优异性能,所以工程中一般在工厂节段预制后现场拼装采用预应力筋
我国的二、三级双车道公路,通车里程不到公路通车里程总数的30%,发生的交通事故起数及造成的死伤人数却是全国公路的60%以上。改善双车道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势在必行,交通安全评价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因其轻质高强、便于施工、耐腐蚀等优点而开始受到土木工程领域的日益关注,开始以各类形式应用于工程结构当中。传统的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