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艾烟吸入对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为评价艾灸过程中产生的艾烟的安全性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在本课题组前期进行的模拟艾灸诊室中艾烟浓度检测结果的基础上,以艾烟中PM2.5的含量作为检测艾烟浓度的指标来划分不同浓度的艾烟,确定低、中、高浓度的艾烟环境。以健康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艾烟组、中浓度艾烟组和高浓度艾烟组。各浓度艾烟组进行每日2次,每次4h的持续艾烟熏灸,正常对照组不进行熏灸。持续熏灸100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观察肺和气管组织病理变化以及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肺组织病理:正常组肺及支气管组织的结构正常,支气管管腔、上皮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肺泡均匀,未见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经过在不同艾烟浓度下饲养100天的大鼠肺泡、肺毛细支气管均有炎性反应。高浓度艾烟组可见肺泡融合明显,部分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低浓度艾烟组可见部分肺泡融合和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中浓度艾烟组的病理改变介于高浓度艾烟组和低浓度艾烟组之间。高、中浓度艾烟组可见肺毛细支气管管壁破坏、增厚,单层柱状上皮部分脱落,淋巴细胞浸润;低浓度艾烟组偶见肺毛细支气管单层柱状上皮脱落,淋巴细胞浸润。血清、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IL-1β的含量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浓度艾烟组血清、BALF中IL-1β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艾烟组肺组织匀浆中IL-1β含量略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浓度艾烟组血清、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IL-1β含量显著增多(P<0.01);低浓度艾烟组血清、BALF中IL-1β含量与中浓度艾烟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艾烟组肺组织匀浆液中IL-1β含量高于低浓度艾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浓度艾烟组血清、BALF和肺组织匀浆液中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浓度艾烟组和中浓度艾烟组(P<0.01)。血清、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TNF-α的含量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艾烟组血清、BALF和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均显著增多(P<0.01);与低浓度艾烟组进行比较,中浓度艾烟组和高浓度艾烟组血清、BALF中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高浓度艾烟组血清、BALF和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含量显著高于低浓度艾烟组和中浓度艾烟组(P<0.01)。肺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浓度艾烟组的FVC、FEV0.3、FEV0.3/FVC、MMF和PEF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艾烟组的FVC、FEV0.3略高于低浓度艾烟组和中浓度艾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艾烟组MMF略高于中浓度艾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低浓度艾烟不会使肺和支气管组织产生明确病理改变,中、高浓度艾烟会引起肺和支气管组织产生一些病理改变。2.中、高浓度艾烟长期持续熏灸,会引起血清、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液中TNF-α和IL-1β表达的增高。3.不同浓度艾烟长期持续熏灸,对肺功能没有产生明确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