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的关键所在。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点和难点。上海作为公立医院试点改革的唯一的一个直辖市以及全国医疗中心城市之一,有其自身特殊性。如何在紧密结合上海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顺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上海新医改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借鉴国内外治理结构理论和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的经验,分析上海市目前不同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权责分配,评价不同治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为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及我国公立医院体制与机制改革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内容]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包括:1、公立医院治理的理论研究本研究系统综述国内外有关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国内外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介绍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演变过程。2、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分析了影响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模式选择的公立医院特征和外部因素,上海市公立医院不同治理模式的特点及运营状况。[研究方法]1、文献查询与现有资料收集本研究通过文献查询,收集国内外有关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卫生部、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关卫生政策文件及统计年鉴与卫生统计资料中的相关数据。2、关键知情人访谈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模式对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某区卫生局、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共13人开展访谈,了解公立医院管理者对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状况及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及改善我国公立医院治理状况的建议。3、管理者问卷调查本研究对被调查的上述负责人进行了有关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问卷调查。4、公立医院典型调查本研究选择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治理模式公立医院9所,其中包括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下属的市级三级医院3所、卫生部部属三级医院2所及区县卫生局下属的二级医院4所,进行公立医院的典型调查。在被调查医院中,课题组调查了医院的治理结构、职能与权力、相关制度、责权利的分配、2008年和2010年医院的人力资源状况、资产与经济运行状况、医疗业务状况、科研项目、教学及其成果,并调查医院的绩效考核状况等内容。5、主要数据分析方法本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定量资料用SA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定量资料进行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包括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方差分析、百分比/率、卡方检验等。[研究结果]1、完善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是改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需要将医院治理的目标清晰化、进行聚焦,并且能够让医院的管理者可以实现拟定的目标及存在有效的监管机制。研究组运用PEST的分析框架,对上海市公立医院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认为上海市的外部环境总体有利于推进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但也有一定的挑战,无治理结构现成的标准和实施办法。2、上海市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模式主要为申康治理模式、复旦部属治理模式和区级行政治理模式。这3种模式从形态上说,主要是权力归属的不一致,申康模式的监管可能更具独立性和专业性,而复旦部属治理模式的权力归属分散可能意味着其外部监管的力度最小。3、上海市公立医院不同的治理模式有不同的职能和权力结构。除了上海市卫生局和区县卫生局具有全行业管理职能外,申康和上海市区县卫生局对医院治理的职能总体相似,但复旦大学仅有医院战略规划制定的职能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理的职能。上海市公立医院院长基本都具有制定和实施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的职能、建立健全医院组织工作体系的职能和负责医院日常经营管理的职能,如何使医院院长具有法人地位和权力值得进一步研究。4、不同治理模式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未见明显优势。事实上,公立医院的发展、医疗服务的提供和经济运行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理模式的作用有限。而且无论采取何种治理模式,都要对治理要素给予重视:如权力、义务、相关制度、各管理层面之间的联系、规制方案以及执行力等。[建议]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改革应强调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而不是形式;应该明确公立医院所有者、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职能和权力,并将权力与职能相匹配。课题组建议上海市公立医院治理结构的改革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需要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政府内部行政部门职能之间需要进行整合;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划分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的权责;加大公立医院经营自主权,全面落实医院院长的日常经营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