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调查及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surplu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多中心调查目的:对我国不同地区三家医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进行多中心调查,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方法:选取上海、广西、四川三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每个地区选一家具备新生儿高胆救治技术和相关检查的三级甲等医院,分别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广西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登记在2010年8月~2011年7月间,所有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或新生儿黄疸收治该院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以及在新生儿科住院期间发生高胆的孕周大于等于34周晚期早产和足月患儿。统计分析所有病例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临床基本资料。结果:三家医院共收集病例1103例,病例数分别为534例、238例、331例。所有1103例患儿按病因归类排序如下,因单纯溶血性疾病发生高胆患儿249例(22.57%)、不明原因220例(19.95%)、混合原因149例(13.51%)、其它原因128例(11.6%)、感染性病因110例(9.97%)、喂养不足或异常体重下降92例(8.34%)、母乳性91例(8.25%)、出血性病因37例(3.35%)、红细胞增多症9例(0.82%)、胎粪延迟排出9例(0.82%)、甲状腺功能异常9例(0.82%)。各单一病因分析排名前三位依次为溶血性、不明原因、感染性,病例数分别为溶血性299(27.11%)、不明原因220(19.95%)、感染性158(14.32%)。合并胆红素脑病的重症患儿在所有新生儿高胆患儿中占1.63%(18/1103),包括四川妇保2例,广西妇保8例,上海儿科医院8例,各地合并胆红素脑病患儿的高胆病因亦有所不同。三个地区病例临床资料比较,出生体重、入院年龄、入院体重、黄疸发生时间、血清总胆、血清直胆、血色素、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等均有差异(组间差异P<0.05-0.001),三个地区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主要表现为广西地区出生体重和入院体重小于另两个地区、广西地区入院年龄和黄疸发生时间早于另两个地区、广西患儿入院血色素低于而网织红细胞高于另两组(组间差异P<0.05-0.001)。结论:三个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调查示溶血性疾病、不明原因、混合病因是所有高胆患儿最主要的三个病因,多种病因同时作用即混合病因情况临床多见,不容忽视。不明原因高胆患儿占所有高胆病例的20%,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各地区高胆临床特征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可能与各地区高胆病因构成不同有关。第二部分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相关基因的多中心研究目的:对我国四个地区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病例进行UGT1A1基因序列测定,了解该基因突变与不明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分析各地区间的差异。方法: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选取4个不同区域,分别为华东地区上海、华南地区广西、东北地区吉林和西北地区新疆,每个地区选取一家具备新生儿救治技术的三级甲等医院,分别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广西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集新生儿期不明原因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例,病例收集遵循纳入标准和剔除标准。另在上海选取50例日龄2周以上未发生过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于符合入选条件患儿进行临床资料记录并采集患儿静脉血标本,血标本按要求保存收集后统一进行DNA基因组提取,对UGT1A1基因所有5个外显子的全序列进行测序。结果:共收集标本145例,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再次审核各地区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排除27例存在临界值病因高胆患儿,符合要求病例共118例,按不同地区118例患儿分为华东、华南、北方(西北和东北地区病例较少合并入组为北方)三组。所有病例和对照组共发现8个位点的单核苷酸突变,通过组间卡方检验比较显示仅G71R位点突变在不明原因高胆组、病因明确高胆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三个不同地区的比较显示从南往北G71R等位基因频率逐渐增多,统计学分析华南地区和北方地区间G71R位点突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地区不明原因高胆组之间在黄疸发生时间、生后开奶时间、入院时血清总胆值、血色素值等结果上存在显著组间差异,P<0.05-0.001:进而作G71R位点突变和不明原因高胆的发生时间及高胆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G71R位点突变与不明原因高胆发生时间存在相关性,G71R位点杂合子突变时P=0.0094, G71R位点纯合子突变时P=0.0499,但与高胆程度不存在相关性,P=0.526和0.399,均>0.05。母乳性黄疸和非母乳性黄疸患儿G71 R突变情况的分析中显示两组间无差异,P=0.725。结论:UGT1A1基因中的G71R位点突变是我国部分地区新生儿期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各地区间该位点突变情况也有所不同。各地区不明原因高胆临床特征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可能与G71R位点突变情况在各地区的差异有关。G71R位点突变与不明原因高胆的发生时间存在相关性。第三部分新生儿胆汁淤积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目的:总结新生儿胆汁淤积病例的病因和临床表现特征,分析早产儿和足月儿胆汁淤积的不同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复旦大学儿科医院176例新生儿胆汁淤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胆汁淤积诊断标准为总胆红素小于5mg/dL (85.5ummol/L)时,结合胆红素大于1mg/dL(17ummol/L),或总胆红素大于5mg/dL时,结合胆红素大于总胆红素20%。淤胆病因分为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C)、感染、胆道疾病、先天畸形或染色体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其它和原因不明七大类。将所有患儿按出生孕周,分为足月儿组35例,早产儿组141例,观察两组在喂养、静脉营养使用、感染史、缺氧史等胆汁淤积相关因素,以及发病时间、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肝损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等胆汁淤积临床特点的差异,并分析两组引起淤胆的病因和预后差异。结果:35例足月儿淤胆病因中感染11例(31.4%)、胆道闭锁4例(11.4%)、先天畸形或染色体异常7例(20.0%)、遗传代谢性疾病3例(8.6%)、其它,包括缺氧和高胆后淤胆7例(20.0%)、不明原因3例(8.6%)。141例早产儿中达到PNAC诊断标准97例(68.8%),这97例PNAC早产儿平均出生孕周30+4(25“~36+2)周;另44例(31.2%)早产儿不符合PNAC诊断,平均孕周33+3(27-36+5)周。44例非PNAC早产儿中进一步病因分析,感染21例(14.9%)、胆道疾病3例(2.1%)、遗传代谢性疾病2例(1.4%)、其它包括高胆后淤胆、婴儿肝炎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生儿红斑狼疮)、乳糜胸共5例(3.6%)、原因不明13例(9.2%)。所有感染病例中除常见的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感染外,新生儿梅毒最多共18例,占新生儿胆汁淤积总病人数的10.2%,其中足月儿4例,早产儿14例。早产儿组禁食、开奶、达到全量喂养时间均较足月儿组明显延长(组间差异P<0.001),使用静脉营养比例、时间及发生感染比例均高于足月儿组(组间差异P<0.05~0.001):而足月儿发生淤胆、出现肝功能损害时间却较早产儿明显提前(组间差异P<0.05-0.001)。结论:新生儿胆汁淤积病因繁多,其中早产儿PNAC病例逐年明显增多,但非PNAC胆汁淤积的病因更为复杂。有必要对住院新生儿进行常规筛查,早期发现淤胆,对明确淤胆患儿应尽早进行病因诊断,并长期随访。
其他文献
将PCR技术运用在产前诊断领域迄今已近20年了,随着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范围的增加,其有效性及高效性逐步获得大家的认同,甚至有取代细胞学核型分析的趋势。通常,PCR可在获取羊水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70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
介绍了公路建设可视化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阐述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可视化管理集成系统平台中的研究;并概述了对试验检
本文撰写的主要目的是呼吁有关部门能早日完善我国袭警犯罪刑事立法——增设袭警罪。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而警民之间的矛盾则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
随着人们对楼宇建筑的结构监测与安全评估的日益重视以及各种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楼宇结构监测技术已经成为土木工程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通过传感器网络对反映结构性能的
[目的]了解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感染情况,为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方位结合水系分布随机抽取5个调查点,采用"肺检法",结合"匀浆法",检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儿童到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教育
社会的发展导致对电力的需求快速增加,随着电力传输系统的大范围、超高压和大容量化,数字化电网技术、高性能电力通信技术、电力设施实时监测与故障定位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成
<正> 柴油机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组中的柴油机为机组提供源动力,压缩机常采用可靠性高、噪声低、振动小的浮动星轮单螺杆压缩机,二者通过联轴器相连。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使用的
现代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历史作为中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历史知识,更要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史学研究的进行使得新理论不断出现,如何将之应用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