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设计是一项技术、经济、社会综合的工作,既需要逻辑思维,又需要形象思维;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既要涉及区位、地形地貌、道路交通、项目经费等硬性要素,又要涉及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感受等软性要素。景观设计的评价指标有定量和定性的。有的是客观的、可以测量的,而有的是主观的、完全要凭感受得。以往许多项目的评价往往出现随评者的身份不同而不同,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中小型城市街道景观是近年来各地区伴随大量村镇被纳入城市范围而出现的新的课题,我国针对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而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很难从已有的设计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根据项目中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并求解。本文以《张家港凤凰镇街景改造与整治》、《霍州市老府堡城市棚户区改造》、两个不同背景下的中小型城市街道改造项目为例,并借鉴《韶关始兴黄塘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案例的经验,探索不同背景下中小型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优化的思想来指导设计过程,该方法是一套系统的方法,其中包含了传统优化设计的思想和管理工程中的目标树方法和加权系数评分法。这些方法既可以用于对定量的参数设计,也可用于定性设计要素的优化。中小型城市的地域而积较小、人口数量也较少,但它同样是一个完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体系,对于中小型城市街道景观的研究是为了使中小型城市更加的合理化和有序化。中小型城市中街道数量较少,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小型城市的街道景观也显得格外重要,街道对于中小型城市,除了是城市交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体现城市风格、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如何使中小型城市的城市街道更好为市民服务的同时,还能遵循自然,达到生态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从技术的角度看,中小型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可以简化为一个多目标优化的问题来叙述。项目的用途、目的、意义等可用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表示,项目的区位、环境、经济状况、经费要求等等构成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设计通用的规则或设计理念有时可作为目标函数,有时可作为约束条件,具体归属取决于项目甲方的列出的条款,有明确界线的是约束条件,没有明确界线的是目标函数。在景观设计的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可以结合数学问题来考虑,例如传统的优化设计理论把所有满足约束条件的方案称为可行方案,而把满足目标函数最佳可行方案称为优化方案。而景观中的优化设计就是寻找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满足目标函数最佳方案。设计概念有广义与狭义的层次之分,街道景观设计优化当然也应当是多层次的优化,应当考虑到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对优化的理解也需要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和决策。希望通过对中小型城市街道景观的研究能够为现代中国的中小型城市的街道景观设计找到切入点,同时为其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及探索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