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民为了增加收入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选择离开家乡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业工作,并逐渐成为了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工”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创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经济结构面临着不断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下,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将会不断的调整,随之而来的是就业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同样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经济新常态下,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农民工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偏低、职业技能不强等成为了新形势下农民工发展的障碍,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培训工作事关经济转型、城镇化建设、社会发展的大局,把农民工打造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对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增加农民工收入、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农民工培训效果评估是整个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农民工自身都非常关注培训所产生的效果。如何对农民工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如何提高农民工培训的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农民工培训效果评估虽然对当前的培训影响不大,但它会直接影响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决定培训质量能否得到提升。对农民工培训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有助于规范农民工培训市场,提高农民工培训的质量,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众多文献的研究,梳理了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并以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培训效果评估的一些成功经验,按照客客观性、全面性、重要性及可测性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农民工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从反应层、学习层和行为层三个层面对安徽省七所职业学校的培训效果加以评估,发现了培训效果评估重视程度不够、培训主体缺乏责任意识、企业及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强、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和培训方法不能适应农民工的需求、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并分别从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农民工自身四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农民工培训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