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VB-S2的高速LDPC码编译码器的FPGA实现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n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LDPC码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增强移动带宽场景下数据信道的编码方案,以及面对新一代移动通信(6G)在需求和技术上所展开的研究工作,都充分说明了无论是在未来空天地一体化的编码方案设计工作中,还是针对目前5G市场的快速推进,与LDPC码作为信道编码方案中所表现出的优异性能是分不开的。针对卫星通信DVB-S2标准中采用LDPC码和BCH码级联的码结构已经具有接近香农限的性能,可是随着卫星通信的不断发展,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迫切的需要具有更低时延和更高吞吐率的LDPC码编译码器,来面对更大的传输数据量,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传输时延等需求。本文以卫星通信为研究背景,针对DVB-S2标准中的LDPC码,从理论分析、算法仿真和硬件实现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并基于Xilinx公司的xc7z100ffg900-2FPGA芯片,以Vivado为开发平台,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最终完成兼容DVB-S2标准中码长为64800,码率为1/2、3/4、8/9的高速LDPC码编码器和译码器的硬件实现。在编码器方面,首先根据标准定义的LDPC码校验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对角结构的简化编码方法,从硬件实现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迭代中间变量的方式,去简化LDPC码的核心编码过程,从而减少硬件资源的使用并降低编码器的动态功耗;接着优化了迭代中间变量的存储方式,通过采用分布式的存储,在做到兼容多种码率的同时又减少了硬件存储资源的消耗;最终设计出的LDPC码编码器可以稳定工作在200 MHz的时钟频率下,并实现多种码率之间的动态切换。在硬件资源使用(LUT占比1.55%,FF占比0.91%)较低的情况下,编码器吞吐率为200 Mbps。在译码器方面,首先对标准定义的初始LDPC码校验矩阵结构进行改进,通过对初始校验矩阵进行变换,使其具有准循环结构来提高译码器的并行度,并考虑译码器硬件实现的资源消耗情况,最终选取并行度为60的硬件架构;接着依据基于分层结构的归一化最小和译码算法,提出了一种具有流水线结构的设计方式,在基本不影响译码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译码迭代的时延,有效的提高了译码器的译码速率和吞吐率;最终设计出的LDPC码译码器可以在最高150 MHz的时钟频率下稳定工作,并可以根据外部动态输入的全局参数去调整支持的码率,计算位宽和最大迭代次数等参数。在使用(LUT占比11.55%,FF占比4.77%)等硬件资源的条件下,译码器达到了100 Mbps的吞吐率。
其他文献
伴随着宽带阵列雷达应用的逐渐广泛,在进行宽带阵列信号处理时,必须考虑各个阵列通道间存在的幅频和相频特性的不一致,即通道失配。通道失配的存在会对阵列雷达后续的信号处理算法产生严重影响,降低阵列雷达的测角测距精度、分辨力以及抗干扰能力,进而使宽带阵列雷达的整体性能受到影响。因此,对宽带阵列雷达中的通道失配进行校正就显的格外重要。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分析阵列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几种通道失配模型的建
随着自动驾驶、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3D视觉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图像的3D视觉是计算机视觉中场景理解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主要目标是从RGB图像中推断真实世界对象和场景的3D结构及其内容。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技术具有较好的场景内容解释和理解能力,基于深度学习的双目立体匹配技术可以从一对双目图像中恢复场景的3D信息,较传统算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优势。随着智
模数转换器(ADC)能将连续模拟信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信号,在通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通信系统对信号处理的要求不断朝高速和高精度方向发展,在众多结构的ADC中,流水线ADC因其同时具备较高速度与精度的特性,被广泛运用于无线通信领域。本文基于东部0.18μm BCD工艺实现了一款14位100MSPS无采样保持结构的流水线ADC。文章首先对流水线ADC的结构原理以及冗余位数字校正算法进行了分析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企业环境责任对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的影响不同。论文以沪深A股污染类上市企业2010—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环境责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儒家文化对研究问题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责任可促进技术创新的提升;相对于探索式技术创新,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对开发式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受儒家文化影响越深的企业,环境责任对其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
近年来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设计的集成度和复杂度不断提高,从而对SoC验证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芯片验证是SoC开发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传统的验证方法规范性较差,验证效率低下,使用科学的验证方法提高验证的效率和完备性尤为重要。本文以SoC的整体架构为基础,以提高验证覆盖率和验证效率为目标,基于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验证方
随着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总线的带宽和速度逐渐成为制约计算机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作为第三代高速I/O串行总线,克服了并行总线干扰和同步的问题,它的高速数据传输使其在计算机和通信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物理层是PCIE的最底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作为物理层的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凭借其可以全天时不间断地工作、观测过程中不受气候、光线等影响的优点,在国家防御、军事侦察、林业防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化SAR增强了SAR获取目标的性能,其在地物成像时会同时使用多种极化方式,从多个角度获取目标的各种散射性质参数。通过解译分析这些参数,便能获取目标中更多具体的信息。超像素是由图像中特性相似的相邻像素组成的
随着互联网与HTML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方式,而网页中的导航栏、广告、备案信息等冗余信息却影响了人们对新闻内容的获取。为了让用户可以获得纯净的新闻内容,就需要对网页内容进行信息抽取,即从包含冗余信息的网页中将主要新闻信息如新闻标题,内容等抽取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设计了一个Web新闻抽取系统,可以从网页中抽取新闻的主要信息并对抽取的新闻进行分类然后存储在数据库中。对于从新闻
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通信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应运而生,作为承载物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新基建,5G在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将成为不可或缺的载体。基站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无线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目前商用的5G基站天线主要工作在Sub-6波段,为了克服相对较高的传输损耗和日趋复杂的空间电磁干扰,新一代基站天线采
超快荧光技术被广泛用来研究微观体系的相互作用及动力学过程。通过超快荧光技术可以得到蛋白质水动力学过程中的Stokes位移,而线性响应理论一直被用来诠释Stokes位移和体系平衡态涨落之间的关联,溶液中的Stokes位移遵循线性响应理论。在大部分文献报道中,基态能量面上的自然涨落常常被用来评估荧光谱的非平衡态弛豫过程,然而,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当体系基态和激发态能量面有所不同时,Stokes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