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穿戴式传感器的多用户室内活动识别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cu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传感器的活动识别研究成为热点,其中利用可穿戴式传感器的活动识别在移动计算领域的研究较多,而基于非穿戴式传感器的活动识别研究更适合于智能环境应用中,这也是进一步完善智能家居设计乃至实现的关键点。而且,考虑到使用方便性和设备的无打扰性,基于非穿戴式传感器的活动识别也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到目前为止,基于非穿戴式传感器的活动识别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本文研究基于非穿戴式传感器的多人室内活动识别,其中,非穿戴式传感器包括环境传感器和物体传感器,室内活动主要包括一些常见的日常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会对环境或是相应物体产生影响,包括:在工位学习、打印、烧水、煮咖啡、谈话、读书、写字、用电脑、喝水。故本文的研究根据活动产生影响的不同可分为两个部分,基于环境传感器的活动识别研究和基于物体传感器的活动识别研究。在基于环境传感器的活动识别研究,本文利用环境传感器,包括电表、温、湿度传感器、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避碍传感器、光强传感器和录音笔搭建模拟实验平台采集活动数据,利用采集到的数据,本文针对数据形态的不同及多人并发活动的特点,给出两种算法和模型进行活动识别,分别为基于动态时间扭曲(DTW)的K近邻(KNN)模型和多标签算法模型的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多分类器模型,最后证明,多标签算法模型的基于SVM的多分类器模型表现更好,最终得到了89%的识别准确率。在基于物体传感器的活动识别研究中,本文主要应用的传感器设备为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RFID读写器,其中标签有两种,贴附于各个物体表面,RFID读写器用来读取各个标签的接收信号强度(RSS)数据。本文设计模拟平台采集RSS数据。利用采集到的活动数据,在此部分,考虑到RSS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数据映射方法,再利用CNN-LSTM模型对数据进行自动的数据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提取,并最终在活动识别上达到了95%的识别准确率。在本文的最后,分别对基于环境传感器和物体传感器的活动识别方法做了完整的测试和对比分析,从模拟环境搭建策略到数据采集过程,再到活动识别算法模型,对基于非穿戴式传感器的活动识别给出总体的识别和设计方案。综上所述,本文给出基于非穿戴式传感器的多人室内活动识别方法,方法产生了可接受并优于以往相似研究的识别结果,并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
其他文献
纹理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和机器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连接低级视觉和高级视觉的纽带,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和遥感图像分析等领域。根据图像中不同区域的纹理特
模型检测(Model Checking)是由E.M.Clarke与E.A.Emerson提出的一种形式化验证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有限状态转移系统上,通过穷尽搜索的方法,验证系统规范是否得到满足。它广泛
对于人类基因组的整体探究工作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这是一个以揭示、阐明、挖掘基因组功能为核心研究对象的时代,在测序技术大力发展的东风下,基因表达产物和表观信息的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海量信息空间,人们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主要利用百度等通用搜索引擎,这类搜索引擎功能已经十分强大,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当用户搜索一些面向
随着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等网络环境下的流媒体技术越来越流行,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了强大市场动力,流媒体业务正变得日益流行。流
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旨在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核心网中,将P2P技术引入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形成扁平化分布式网络,能够有效提高核心网的自组织能力、容灾能
网络管理是关系到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的重要技术之一。面对网络日益复杂的变化,传统的集中式网络管理模式已越来越显得滞后,在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等方面暴露出诸
D-S证据理论作为处理不确定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不确定信息的描述采用区间估计方法,在区分不知道和不确定性方面显示了较大的灵活性,在信息建模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D-S证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输电线路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将逐渐地取代传统周期性巡检的线路检测方式,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针对输电线路监测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时性、可靠性、自适应性以及负载平衡等方面要求高的特点,并考虑到近汇聚节点处易出现“网络瓶颈”的现象,本文提出了用AGCRO算法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跨层路由优化的思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