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E时室周器官正中隆起的形态学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1229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不同时期的大鼠正中隆起(ME)进行动态形态学观察,探讨该室周器官在机体不同免疫状态下的变化。 研究方法:选择健康Wistar雌性大鼠72只,体重180-200g,主动诱导制备EAE模型,在免疫后6小时,7天,14天和21天(分别为柔膜反应期组、潜伏期组、发病极期组、恢复期组),对ME进行HE染色、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 1.EAE模型制备:用豚鼠脊髓匀浆加完全福氏佐剂,主动免疫Wistar雌性大鼠,在免疫后6小时(柔膜反应期),7天(潜伏期),14天(发病极期),21天(恢复期)四个时间点,常规经心灌注固定,取脑,分别以HE和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ME形态学变化。 2.光镜标本制备:常规经心灌注,固定,取脑,冠状方向去除视交叉以前和漏斗柄以后部分,留取中间部分脑块后固定24小时,然后在磷酸缓冲液(0.1M,pH7.2)中冲洗三次,每次6小时,再用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修块,用Leica石蜡切片机连续切片,片厚5m。常规HE染色,脱水,透明,封片。显微镜观察,OLYMPUS万能显微镜照相。 3.扫描电镜样品制备:麻醉、灌注方法同光镜标本制备,但灌注液为1.5%的多聚甲醛和2.5%戊二醛磷酸缓冲液(0.1M,pH7.2)灌注完毕取材:将脑腹面朝上,在视交叉两侧各1mm平行做两道矢状切口向后延伸至漏斗柄,在漏斗柄后做一冠状切口,在距离脑底面3mm处做一平行切口,所取下的脑块即含ME,观察时腹面朝下,上面的小凹即为脑室面,视交叉为前,漏斗柄为后。将取下ME用PB冲洗后置于2.5%戊二醛(4℃)中。双蒸水冲洗,梯度酒精脱水,叔丁醇置换,二氧化碳临界点干燥。真空喷金。日立S-3500N扫描电镜观察,照相。 4.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取材过程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在灌注固定后,取ME组织块放入4%戊二醛中固定,1%锇酸固定1h,Epon812包埋,LKB-V型超薄切片机切片,T-7500N型透射电镜观察照相。 5.TUNEL实验组样品制备:动物的麻醉、灌注、取材和后固定、石蜡切片同光镜标本制备,常规脱蜡、入水,蛋白酶K消化,0.3%H2O2甲醇液封闭,冰上透化后加上TUNEL反应液,POD转化,DAB显色。HE复染,常规脱水、透明、封片。OLYMPUS万能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6.凋亡细胞评价标准及统计学处理:显微镜下观察,以胞核固缩,深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染色。随机选取5个不重叠视野,采用自动免疫组化分析系统Version2.0记录阳性细胞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异者用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 1.光镜观察结果:HE染色,对照组ME室管膜细胞呈单层柱状排列,EAE潜伏期、发病极期,室管膜细胞排列密集,呈双层或复层排列,以发病极期最明显。柔膜反应期和恢复期接近于对照组。室管膜细胞排列的密集程度,测量每50×50μm2细胞数,发病极期>潜伏期>柔膜反应期和恢复期。 2.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对照组ME处少纤毛区可见丰富的分泌颗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直径0.2-3.0μm。实验组ME表面的分泌颗粒形态、分布形式、大小出现明显变化,在柔膜反应期大的分泌颗粒(直径约1.0-1.5μm)减少,小的分泌颗粒(直径约0.3μm)增多,排列更加稠密;潜伏期时分泌颗粒以大的为主,排列稀疏;发病极期时ME表面分泌颗粒减少,相互粘连似葡萄状,室管膜上可见大量吞噬细胞样细胞附着,于这些细胞上还可见到正在形成的分泌颗粒;恢复期室管膜表面分泌颗粒基本正常,有的部位相互粘连成团状或条索状,仍可见到散在吞噬细胞样细胞。 3.透射电镜观察结果:EAE大鼠免疫后6小时,柔膜反应期时,可见室管膜细胞内大量细胞器聚集于细胞的游离缘,线粒体密集,室管膜下层细胞出现胞质肿胀,充满水肿空泡,直径约400-600nm,在血管周围可见丰富的线粒体聚集现象。潜伏期时,室管膜细胞不同的分泌现象在该处皆可见到。有的分泌颗粒呈球形,直径约5.0μm,与室管膜细胞脱离;有的分泌颗粒呈蘑菇状,部分与室管膜细胞相连,无胞膜,内含许多有膜囊泡,结构松散。于发病极期可见室管膜细胞向外凸起,形成较大的分泌颗粒,长椭圆形,有胞膜,最大径约2.5μm,未见空泡,均质状,较致密,细胞内有溶酶体吞噬现象;于室管膜上可见较多的直径为250-400nm的分泌颗粒。在恢复期室管膜细胞表面也可见到分泌颗粒,但形态不规则,最大径3.5μm,内含多种囊泡,约50个,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紧贴于室管膜细胞下层,可见电子密度高的细胞,胞质浓缩,细胞核皱缩,折曲,可能是小胶质细胞。 4.TUNEL实验组观察结果:对照组仅见个别凋亡细胞。计数50×50μm2范围内凋亡细胞数(X±S)。潜伏期:16.6±2.07;发病极期:21.2±1.92;恢复期:5±1.00。经方差分析、q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发病极期>潜伏期>恢复期>对照组。 研究结论:本研究首次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对EAE大鼠不同病程的ME进行了系统观察: 1.HE染色EAE各期室管膜细胞排列的密集程度,发病极期>潜伏期>柔膜反应期和恢复期。 2.在EAE模型上用扫描电镜首次发现在柔膜反应期时ME的室管膜细胞分泌颗粒细小稠密;潜伏期数目减少,呈小堆状分布;发病极期时分泌颗粒稀少,可见室管膜上有大量吞噬细胞样细胞,而恢复期室管膜结构恢复正常。 3.用透射电镜也观察到ME室管膜细胞不同形态的分泌颗粒。 4.ME中的细胞凋亡数在EAE不同发病时期有明显差异,发病极期>潜伏期>恢复期>对照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科学技术和设计方式也获得了高速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土地可使用面积的减少,提高我国土地利
目的:  1.检测IL-17A和IL-17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2.分析IL-17A和IL-17F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各种临床病理参数和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
我们在鼻咽癌细胞中采用流式荧光双参数分析法从蛋白水平检测了Survivin细胞周期的表达情况证实Survivin蛋白在细胞周期的各个期都有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周期的G2/M期,S期的
第一部分结核分枝杆菌Rv1273c和Rv1272c的功能研究结核分枝杆菌作为一种胞内寄生菌,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吞噬体内,需要与宿主细胞竞争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因此,参与上述
以钱江水下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FDS5.0对双向均衡排烟模式和50MW火灾规模下、10个不同集中排烟量对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不同集中排烟量下。
用马铃薯可以做成许多味美可口的菜,但你没想到马铃薯还可做电池吧?不信,你试一试吧。  用长5cm宽1cm的锌片和铜片插在一只马铃薯上,间隔1cm,这样马铃薯电池同普通电池一样,有了正负两极。  用13条短铜线将12个马铃薯电池互相串连。串连的意思就是第一个电池的锌片用线接到第二个铜片,第二个的锌片再接第三个的铜片。这样连成一长链,同时用回形针夹紧缠绕锌片和铜片的线,使其接触良好,最后,两端接上灯座
期刊
介绍了STANFORD型手控器力觉临场感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提高力觉临场感高保真性能的三个技术途径:1)直接驱动以提高手控器的频率响应;2)有效的系统平衡以减少对力觉临
结论:⑴c-IAP和survivin在RMS中的表达强度增加;c-IAP2和survivin的表达强度与横纹肌肉瘤细胞分化有关;c-IAP1、c-IAP2和survivin高的表达强度可能是横纹肌肉瘤病人预后不良
本文观察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简称妊高征)患者瘦素(Leptin)、胎盘神经肽Y(neuropenptideY,NPY)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妊高征发病的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AIS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组分特征,并初步探讨溃疡斑块、管腔狭窄程度、斑块体积、低回声斑块组分、高回声斑块组分等斑块组分特征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