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墨烯具有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透明导电薄膜、半导体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目前,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并且可以大规模制备出高质量的样品,被认为是最可能实现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制备手段。然而,CVD石墨烯总是存在着褶皱,褶皱作为一种线缺陷,将降解石墨烯的性能,影响薄膜的宏观均匀性。因此,如何彻底消除褶皱,实现无褶皱、超平整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是该领域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此外,CV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具有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透明导电薄膜、半导体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目前,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并且可以大规模制备出高质量的样品,被认为是最可能实现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制备手段。然而,CVD石墨烯总是存在着褶皱,褶皱作为一种线缺陷,将降解石墨烯的性能,影响薄膜的宏观均匀性。因此,如何彻底消除褶皱,实现无褶皱、超平整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是该领域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此外,CVD石墨烯通常在金属衬底上完成,为了做进一步的物性表征和应用研究,需要将生长后的样品进行转移。但是,传统的转移过程往往会引入新的折叠、破损等缺陷,这成为制约CVD石墨烯应用的另一个原因。因此,实现大面积、高质量薄膜的无损转移同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分别针对以上两大难题展开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质子辅助生长超平整石墨烯薄膜首先,我们从原理上分析褶皱的产生过程,认识到只有通过解耦石墨烯才能彻底消除褶皱。然后,提出质子渗透模型,即大量自由穿透石墨烯的质子和电子在石墨烯和衬底之间发生重组,形成氢夹层,实现石墨烯的完全解耦。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氢原子在石墨烯/衬底系统中的变化状态,进而验证猜想。在以上原理分析和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开发出氢气等离子体技术。首先,处理褶皱化的石墨烯薄膜,期间辅以高温,可以逐渐削弱并彻底消除褶皱。然后,利用氢气等离子体辅助生长的方式,最终在平整的铜单晶衬底上获得晶圆级、超平整的石墨烯样品。接下来,我们利用多种手段全方位表征了超平石墨烯无褶皱的特征以及处于脱耦合、无衬底掺杂的状态,包括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表面形貌、拉曼光谱(Raman)分析残余应力大小和分布、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莫尔条纹、扫描隧道谱(STS)和角分辨光电子谱(ARPES)观察石墨烯和生长基底耦合力变化、原位变温拉曼光谱表征热涨率的变化等。最后,我们做出拓展,利用不同类型的石墨烯样品以及氘气(D2)、氦气(He)等离子体的作用效果做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质子渗透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强调出该方法的重要性和普适性。2)旋转-加热法无损转移石墨烯薄膜首先,利用传统的湿法转移技术,发现石墨烯薄膜和目标基底脱水过程中,容易引入新的缺陷,影响到样品的质量和宏观均匀性。然后,使用改进的旋转-加热辅助方法代替自然脱水过程,实现均匀并彻底地去除衬底和石墨烯之间的水滴,最终获得无折叠、无破损的大面积转移薄膜,拉曼和电学分布显示该薄膜的质量和均匀性得到明显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实现了超平样品的“平对平”转移,完美保留原始生长石墨烯的特征,最终获得的2英寸薄膜仍然是无褶皱、无破损的。石墨烯超平整、无褶皱的性质,使其在清除保护介质PMMA时,表现出易清洁、污染残留少的优点。此外,我们将该样品制备成不同线宽的场效应晶体管(FET)器件,线宽分别为20μm、100μm、500μm。不仅实现了量子霍尔效应,甚至是室温量子霍尔效应,这也是目前实现量子霍尔效应尺寸最大的样品。并且对于这些不同线宽器件,它们的霍尔平台出现的阈值几乎不变,充分说明了超平整石墨烯的均质化和高品质。总之,我们首先开发出质子辅助生长方法,成功制备出晶圆级、超平整的石墨烯薄膜,并对无褶皱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研究。这种全新的方法,有望拓展到其他材料以及氢气储能等领域。然后,我们利用优化的旋转-加热辅助转移方法,将原始生长石墨烯样品的特点完美的保存了下来,实现了大尺寸的“平对平”无损转移,其高质量特性证明,消除褶皱将是未来实现二维材料器件应用的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蛋白质是一种由氨基酸分子脱水聚合而成的无分支链状高分子,是生命体系中执行各种功能的分子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催化、免疫、运输、能量转化和各种生命活动的调控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它是细胞中的分子机器、建筑材料和攻防武器等。蛋白质通常是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构成的,多肽则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和多肽的折叠过程中涉及到静电力、范德瓦尔斯力、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等多种相互作用,其内部氨基酸之间
在日常测井中,声波测井仪发射声系工作电压高,容易出现故障,所以对发射声系的快速检测是声波仪器检修的重点。并且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开发一款无线互连的检测系统尤为重要。本文研制了基于WIFI互连的多节点分布式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基于锂电池的发射声系供电及电源检测节点、声波同步采集节点。各节点做为Client通过WIFI与Server主机互连,使得模块之间电气隔离,形成基于无线互连的分布式发射声
吡唑和异噁唑属于1,2-唑类杂环化合物,是很多药物分子、农药分子和有机功能材料的重要结构,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对其生产应用至关重要。目前此类杂环分子主要通过1,3-二羰基化合物和肼或羟胺反应、偶极环加成反应以及通过肟和腙环合等进行合成。随着环境因素在精细化工品生产中占比越来越重,开发清洁、快速、高效的有机合成手段是目前有机化学研究的一个迫切方向。本文研究了由含有α活泼氢的芳香酮类化合物合成烯胺酮、由烯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间质性肺疾病。IPF病因不明,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是一种典型的衰老相关性疾病,病变局限在肺脏,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并伴有肺实质的间质性浸润及限制性肺通气障碍。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的病理学特性为特征,即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和肺组
造岩元素中子伽马仪器的探测器尺寸较小,导致测量的伽马能谱精度较低,基于常规解谱方法,元素干重计算误差较大。本文提出一种优化的分谱加权最小二乘解谱法。该方法将全谱加权最小二乘法与分谱加权最小二乘法结合起来,利用全谱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地层元素进行筛选,根据地层元素组合,采用特定道址的分谱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解谱,其解谱效果明显好于常规解谱方法。此外,本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元素测井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混
A2BB’X6型双钙钛矿分子材料由于其结构稳定,性质优异,成本低廉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具有无毒、环境稳定性高等特点,同时也成为目前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为了筛选优质的双钙钛矿分子,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设计了所有可能存在的全无机无毒的A2BNi X6型双钙钛矿分子。研究了分子的结构稳定性、电子性质和光学性质,分析了不同位置的元素对其能带和光学性质的影响。这些研究为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吸光
井周地层的横波慢度信息,在评价井壁稳定性、判断泥浆滤液侵入以及选择射孔位置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偶极横波测井激发频率低、探测深度深,是确定井周地层横波慢度径向分布的有效测井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类反演偶极横波径向慢度剖面的方法,一类是结合微扰法和BG理论的反演方法,另一类是基于参数化的高频约束反演方法。这两类方法都是根据井外地层横向慢度的变化对偶极横波频散特征的影响来进行反演的,但是两种方法都未考虑仪
气液搅拌流动主要特征是液膜上下剧烈震荡以及存在液滴夹带等流动情况现象,其流动特点实质上是气液相界面的不同演变特征造成。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搅拌流广泛存在于各个工业领域中,对于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其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剪切稀化非牛顿流体气液两相搅拌流的相界面失稳演变特性进行研究。本文基于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采用机理建模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剪切稀化非牛顿流
光通过光学器件或溶液时,会产生反射、透射、散射等光学现象,光学性能检测就是指对这些光学现象进行检测从而对待测样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衍射光栅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器件,其由微米/亚微米级的刻线构成。光栅存在多个衍射级次,各级次的角间距由光栅常数、即每毫米的刻线数决定,各级次的衍射效率分布主要由光栅微观槽型决定。精确测试光栅各级次的衍射角与衍射效率,对于评价光栅性能与制备工艺不可或缺。然而,不同
干涉是光场的波动特征之一,源自干涉原理的一系列光学技术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全息技术是干涉应用的典型代表。普通摄影技术利用光学透镜的物像变换作用,只记录下物光场的强度(振幅)信息,由于相位信息的丢失,因而其失去了对物体进行三维成像的能力。全息技术是基于光波干涉,将物体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以干涉条纹图(全息图)形式记录下来,进而通过光学或数字过程重建出物光场的波前、再现出物体的三维图像。全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