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律宾共产党是世界上坚持武装斗争时间最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68年重建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坚持“长期的人民战争”夺取政权,把“农村包围城市”作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途径。苏东剧变给各国共产党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和冲击,造成了菲共在关于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出现了分歧。长达几十年的斗争使菲共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苏东剧变更加深了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解。在危急关头,菲共在建党主席西松的领导下毅然开展了第二次大整风运动,重申了党的基本指导思想、革命道路和实现途径。大整风运动后,虽然在党员数量和新人民军数量上有所减少,但菲共仍然在夹缝中艰难前行。面对苏东剧变以来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为了能更好的发展壮大,菲共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斗争策略,继续与菲政府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新人民军和全国民主阵线是菲共的两个重要组织,分别承担武装斗争与合法斗争的任务。新人民军长期盘踞在菲律宾的边远山区,与菲政府军开展武装斗争;同时在其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与根据地建设。全国民主阵线不仅负责城市合法斗争和党的外交事务,同时还要负责与菲政府进行和谈工作。当前,菲共与菲政府时谈时战。在武装斗争方面,双方处在于战争的胶着状态;在和谈方面,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已经取得了某些共识,但仍不能完全实现和解。菲政府一直把菲律宾共产党视为反政府武装,甚至曾经把菲共列为恐怖组织,在阿罗约总统与阿基诺三世执政期间发动了多次围剿计划,但仍不能完全剿灭菲共及新人民军。菲共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坚持武装斗争,不仅是自身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的结果,而且与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菲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从另一方面说,金融危机下的菲律宾国内外形势给菲共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机遇和挑战面前,菲共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把武装斗争和和谈工作更好的结合起来,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斗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求得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