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甲型流感病毒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体外活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感病毒核蛋白是近年来设计开发新型流感病毒抑制剂的一个理想的潜在靶点。本论文以已报道的核蛋白抑制剂nucleozin为先导分子,应用骨架迁移和生物电子等排策略,设计合成了五十多个1-苯基-4-甲基-1,2,3-三氮唑类化合物。通过对该类分子多个位点的改造,作者首次揭示了其详细的构效关系。其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3b对奥司他韦耐药株、金刚烷胺耐药株、广东H9N2禽流感和高致病禽流感H5N1以及其他部分甲型流感均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其IC50为0.5到4.6μM。本论文同时还发现了1-苯基-5-甲基-1,2,3-三氮唑类化合物和2-氯-4-硝基哌嗪基苯环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流感活性。在合成的四十多个1-苯基-5-甲基-1,2,3-三氮唑类化合物中活性最好的化合物2-12对A/HK/8/68 H3N2和A/WSN/33 H1N1两个病毒株的IC50分别为0.51和0.41μM,与nucleozin活性相当。作者合成了10类结构差异比较大的含有2-氯-4-硝基哌嗪基苯环部分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5,3-8对A/HK/8/68 H3N2和A/WSN/33 H1N1两个病毒株IC50均小于10μM。该项研究为开发新颖的抗病毒抑制剂提供了多个新颖的小分子骨架。   在第三章,作者介绍了其运用本课题组开发的铜催化串联偶联的方法首次发现喹诺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流感活性,并对其初步的构效关系进行研究。作者得到活性最好的化合物18对A/HK/8/68 H3N2和A/WSN/33 H1N1两个病毒株IC50分别为2.14和4.88μM。
其他文献
灰树花(Grifolafrondosa.S.F.),又名贝叶多孔菌、云蕈、栗子蘑、栗蘑、千佛菌、莲花菌、甜瓜板、奇果菌、叶奇果菌,是一种高档药食两用珍稀食用菌。大量研究表明,其子实体或菌丝
以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汕油523种子为材料,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花生种子中的2s抗菌蛋白双向电泳中的蛋白点2s-3c和2s-5a进行基因克隆,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储能国际峰会2016暨中国储能及微电网应用技术展览会不久前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会议首日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6》显示,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容量将达24.2GW。
背景与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也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癌症的第三大致死原因。开发研制能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是当今医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缓解腹部痉挛、镇痛、改善血液循环的一种常用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Paeoniflorin,PF)具有潜在的解痉、防凝血和抗炎作用。研究表明,PF能够显著改善脑
海洋天然产物具有结构复杂和生物活性多样的特点,长期以来在新药和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过程中,我们对采自于中国南海海域
胚胎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受到伦理学和免疫排斥等因素的限制,胚胎干细胞的临床应用面临巨大挑战。2006年以来,科学家利用病毒感染的方式表
决银方(原名血热Ⅰ号方)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沿用至今的临床经验方,全方由金银花、石决明、牡丹皮、生地黄、大青叶、白花蛇舌草、郁金、菝葜八味药
该文分别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丙炔醇为起始原料,从两条路线合成了SK&F96067,并对 工艺进行了部分调整和改进,总收率达到文献水平.并且在保持基本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六个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烯烃配位的手性双烯配体、膦烯配体及硫烯配体的设计合成尝试,着重研究了基于硫手性的新型手性硫烯配体的设计及其在铑催化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应用。并且
蛋白多肽类药物具有分子量大、理化性质不稳定等特点,其高级结构易遭到破坏从而造成药物失活。此外,突释量较高、包封率差、药物累积释放量低也成为微球制剂研究的难点。静电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