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评价与优化研究 ——以济南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为例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keycn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儿童群体的户外活动空间日益受限,城市整体环境品质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积极出台构建“儿童友好城市”相关政策,体现了当前优化建设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迫切性。社区生活圈的公共绿地空间是儿童日常性的户外活动场所,但其现状中常存在功能和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儿童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模式化的空间营造,在空间环境使用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相对不足。本文引入可供性研究视角,探究儿童与环境的交互关系,为丰富儿童的户外活动体验,优化建设儿童友好的户外活动空间提供思路。以关注儿童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基于可供性理论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进行评价与优化研究。首先,基于当前社会发展与问题背景,深入理解可供性理论内涵,结合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空间行为特征,归纳适用于儿童为主体的空间环境可供性研究的分类层次;分析将可供性理论引入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研究的适用性,建立儿童空间环境评价矩阵。其次,以济南市社区生活圈的公共绿地空间为例,选取典型的三个样本公园作为调研范围,对儿童与空间环境的现状交互关系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儿童活动空间中的可供性表现;利用GIS将可供性表现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由此归纳总结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空间及元素。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儿童对空间环境的认知与需求;将儿童认知发展特征和空间环境可供性的关系进行结合研究,分别在功能、感知、认知和社会文化可供性四个层次进行对应分析。将调研与分析所得的综合数据汇入可供性评价矩阵中,并针对矩阵评价的结果进行现状问题分析与总结。最后,根据调查研究与评价分析所得出的问题和结论,基于可供性视角进行空间优化研究;在空间环境感知、活动主题趣味、自然教育体验和全龄友好交流等方面提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优化设计原则。在提升空间环境的易读性,完善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增加自然元素的互动性和引导友好参与的趣味性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设计策略。梳理并归纳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优化研究要点和交互设计方法;以济南市舜玉公园为例,探究优化设计思路的应用,提出具体优化方案。本文基于可供性理论在空间环境方面的研究思路,在具体的调研方法、分析思路、评价矩阵和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探究,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更新和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的提出,为解决外语教学的碎片化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而单元整体教学又是深度学习的基本实践模型。本文以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为例,从主题提炼、目标设置、活动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朝参是明代君臣共同议决国事的重要制度。较之唐宋,明初朝参仪制屡经调改,趋于简化,形成更定起居礼仪、分立内外朝仪、弱化朝仪等级等独特运行机制,并在议政、理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君臣互动、决政、共治的重要渠道,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初皇权造极之际君臣分明、礼法严明的秩序格局。至明中后期,朝仪繁冗杂复、废时误事,加之时有皇帝怠政不朝、廷臣惰政失朝,以致朝仪与朝政的矛盾日渐凸显,朝参也逐渐失去议政决策的原初
首先分析了智能客站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车站运营决策的科学性无法验证、设备部署无法按需调配、进出站流线无法随客流实际自适应优化的痛点。其次,分析借鉴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基于此,围绕铁路车站客运业务,提出了智能客站数字孪生的定义与特征,设计了智能客站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框架,实现对旅客乘车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客运业务能力与效率的仿真。
<正>5.苗种培育溪流性鱼种类较多,苗种培育方法各异。其中斑鳜苗的开口饵料为其他初孵仔鱼,培育过程需要投喂活饵料鱼,适合在清水网箱或水泥池中进行。其他大多数种类的开口饵料为浮游动物轮虫或枝角类,因此适合在土塘中培育。土塘可以通过施肥大量培育浮游动物,天然饵料丰富,短期内不需投喂人工饲料就可满足鱼苗生长,培育的苗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养殖成本低的特点。一般选择面积1~5亩的土池,
期刊
加快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着力构建资助工作“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是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帮扶大学生成长成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导向。在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发展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实施“三全育人”理念,创新高校资助体系,有效提升高校资助育人质量,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景观和建筑不断更新和发展,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街道是城市外部空间形象的重要载体,街道临时性景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诞生。基于此,介绍了EOD理念下街道临时性景观的概念、特点,分析了EOD理念下城市街道临时性景观的设计原则,并进一步探讨了街道临时性景观的设计策略。
<正>高中地理新教材应用了大量的案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案例往往贴切实际,是源于生活中的地理,也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成为新课程的一大特色,也成为地理教学的主导教学方式之一。一、案例教学法在自然地理教学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自然地理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才是讲授"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我们自然地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自然地理现象,掌握
期刊
<正>欲给学生一支表现美的笔,须先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即具有审美意识和各种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就是审美观念。人的审美意识集中表现为审美理想,它能构成人创造美的动力。审美意识是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并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想像活动的自由创造而产生的,它自然趋向理想的意向。美育是美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是通过审美活动的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是一种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在
期刊
<正>循环日记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提高更大群体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借用此手段鼓励学生进行习作分享,并引导学生将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结合其个性化想象,使习作教学更具有趣味性,起到了有效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的积极性的作用。所谓循环日记,就是让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学生轮流在同一个日记本里面写生活日记。在教学指导中,教师将学生按学习认知状况或组别属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