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混合型住区规划设计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sa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住区已经成为当下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且与人们生存与生活最密不可分的建筑类型,住区形态及住区环境质量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方方面面。   功能混合型住区作为继“住宅小区”之后的一种新型住区模式,从住区与城市关系角度出发,倡导住区功能混合化,强调住区与城市生活及空间的有机融合发展,是城市空间有机组成的一部分。而目前我国对功能混合型住区的研究甚少,且大多仅限于对其必要性的研究,没有涉及到如何合理规划的课题。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功能混合型住区的规划设计手法展开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功能混合型住区的后续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的主线是通过对相关理论及实践的系统化认识,探索功能混合型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方法一方面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归纳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以北京市四个实践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总结归纳出其规划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以上两方面工作的基础之上,提出规划设计策略及具体设计方法。   文中第一章界定了研究的相关概念,并且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二章总结了功能混合型住区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分析了其与住宅小区的不同,并对国外典型案例进行了梳理分析;第三章从北京市住区发展的城市背景入手,通过对四个功能混合型住区实例的现状调研,总结归纳了功能混合型住区规划设计特点,以及目前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首先从指导思想、设计要点方面明确规划设计前提,然后从通过街道方式组织住区、合理配置功能、网状结构道路、“大开放、小封闭”的空间布局四个层面提出规划设计策略。第五章从非居住功能与住宅如何混合、“居住单元”空间形态如何组织以及功能混合下的住区街道、公共空间如何营造四个要素层面阐明具体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城市养老问题日益严重,老龄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代养老设施的建设也开始在西方崭露头角。同时,我国城市老年社区及其健康保健中心在新型养老模式的形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业园区建设在中国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为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园区空间发展模式具
目前在我国住宅建设中暴露出社会弱势群体的住房难问题。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及滞后,低成本住宅区设计的程式化,集中反映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宅方面。解决保障
我国住宅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解决了千千万万人的住房问题。1998实行商品房政策以来,套型的种类变得丰富起来,为了迎合市场所需,小套型住宅的出现也就变得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国
随着生活的多样化,人们对建筑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建筑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用户常常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分隔建筑空间。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住宅建筑,均不同程度和频率地出
透明性是建筑的一种基本属性,它既有人类对建筑物质要求的直接体现,又有精神表达的内涵渲染。对于透明性的追求贯穿着人类的整个建筑发展过程,因时代的发展以不同的形式演变着,无
论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总结出体育公园从关注物到关注人的发展脉络,明晰其转变原因。通过建立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础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使用后评价问卷,调研分析其内部场馆、景
第一章为本文交代研究背景,即苏州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规模变化、人均住房面积变化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展开本文研究,同时界定了本文的主要概念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
你也许织过“微博”,看过“微电影”,读过“微小说”,现在也许正沉浸在“微信”朋友圈中……不知不觉间,你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微时代”了。然而,你可曾听说过“微建
医院建筑是用来挽救生命的场所,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医院建筑的功能性提出了挑战。最近几年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屡屡发生,影响较大的有2003年SARS疫情,2008年初我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