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华人聚居区调查与研究——以掸邦果敢、佤邦、勐拉三特区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M_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缅甸是我国的传统友好邻邦,对中国国家战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缅甸研究长期进展缓慢,尤其是对缅甸华人及新移民的研究更被忽视,但随着时局变化,学界开始逐渐关注这一领域。 历史上长期的交流和20世纪以来数次比较典型的移民,在缅北掸邦地区逐渐形成一个华人聚居区。具体表现在华人(包括少数民族华人华侨)人口的增多、华人经济圈和文化圈的形成等方面。自1988年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缅甸开放边界,华人新移民进入缅甸北部开展各种经济活动,主要聚居于果敢、佤邦、勐拉三个少数民族武装控制的地区,并与当地华人(果敢族、佤族)共同发展经济,使缅北边境迅速兴盛起几个华人居民为主的小城镇。 缅北掸邦民族自治地区华人聚居区的形成,有复杂的历史地理原因,缅北很多领土及民族在历史上属于中国版图,当地大量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虽改变政治归属但仍保留中国文化特色,受中国影响;缅北在历史上又是重要的商业通道,大批马帮往来于缅北及云南,促进两地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外,缅甸共产党武装力量的形成与发展,对缅北华人聚居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缅甸国内复杂民族问题,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缅北少数民族武装控制的局面,使当地吸纳中国移民并注重与云南边境地区的交往。总的说来,经济贸易的需求、缅北地区较好的商业投资机会、人口密度较低等因素,都加速了中国国内人口、资金、物资向缅北流入。缅北华人人口数字向来存在较大争议,相关情况难以调查,但根据很多数据推断,并结合实地考察所得,缅北华人人口的大量增长是事实,但外界有夸大华人新移民数量的倾向。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缅北华人新移民迁徙动机、在当地生活状况及特点做出了初步的论述。 缅北华人聚居区很大部分和金三角地区重合,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众多复杂的因素:政治上与缅甸中央政府的关系仍未正常化,经济上发展有较大局限性,毒品问题、禁赌问题以及与云南省的边境管理问题都非常复杂。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缅北华人聚居区相关问题的存在,做好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充分估计我方对该地区策略可能给中缅关系、边境安定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并积极协调调动各方因素促进缅北华人聚居区的稳定与发展。
其他文献
宋朝政府实行崇儒佑文的政策,完善了相对公平科举取士制度,放宽了应考资格,配合上宋元时期重大发明——印刷术的推广应用,书籍易得,政府对读书应举的人实行种种优惠,现实生活
婚姻家庭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婚姻是人类的自然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产生的亲属间的共同生
作为现代美国文学的一个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在他故乡那片“邮票般大小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奉献出一部又一部饮誉世界的传世佳作。这些作品扎根于美国南方,构成了独特
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从各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影响现代社会发展、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服饰习俗作为社会文化的外显性构成,能够客观生动地反映时代精神、民族心理、
清末,中国社会经受了不断的外力冲击,此时民众的生活状态已逐渐做出调整去适应近代的步伐。不同于政治上的巨变,民众的生活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作为商品和民众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