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选取未返岗和已返岗的中青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讨其主要特征,归纳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为下一步的量性调查研究提供依据。2.对未返岗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和已返岗患者的工作维持度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其影响因素,分别构建预测模型,为早期风险识别及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协助患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以及维持在职时的良好身心状态。方法研究包括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两部分1.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选取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访谈对象,了解患者重返工作前准备和重返工作后维持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以Colaizzi七步分析法归纳和提炼访谈资料,为下一步的量性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量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青岛市内两家三甲医院共4个院区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未返岗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和已返岗患者的工作维持度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改良版Barthel指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脑卒中病耻感量表、脑卒中知识问卷、医疗相关社会支持量表;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变量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获取截断值,Hosmer-Lemeshow(H-L)卡方检验进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对14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半结构式访谈,析出以下结果:促进因素为(1)完善的支持系统(家庭正向引导、专业性支持、雇佣方支持、社会认可),(2)疾病防控知识知晓(生活方式改善、危险因素控制、病情监测);阻碍因素为(1)疾病羞耻感(标签化歧视、社会孤立、躯体残障羞耻),(2)机体功能受损(认知功能受损、身体活动受限)。2.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调查及预测模型构建(1)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各维度分布由高至低依次是意向阶段89人(36.93%),行动准备-自我评估阶段75人(31.12%),前意向40人(16.60%),行动准备-行动37人(15.35%)。处于“行动准备-自我评估”、“行动准备-行动”高准备度阶段者112人(46.47%),重返工作准备度水平有待提高。(2)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工作性质、接受职业康复治疗、日常活动能力、患慢性病数量、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病耻感各维度得分以及脑卒中知识水平在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职业康复治疗、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性质、日常活动能力、脑卒中知识水平、实际性支持、讯息与情绪性支持、情感性支持以及精神支持为保护性因素(P<0.05);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慢性病数量、社会交往病耻感、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病耻感为危险性因素(P<0.05)。(3)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预测模型为Y=11X1+22X2-40X3-9X4+6X5+X6-2X7-2X8-X9+3X10+2X11+2X12+4X13(Y=未返岗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X1=工作性质;X2=接受职业康复治疗;X3=轻度认知功能损害;X4=患慢性病数量;X5=日常活动能力;X6=脑卒中知识;X7=躯体障碍;X8=社会交往;X9=自我感受;X10=实际性支持;X11=讯息与情绪性支持;X12=情感性支持;X13=精神支持)。模型效果评价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95%CI:0.946~0.983),预测效能良好,截断值确定临界分值为153分,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度良好(χ2=0.589,P>0.05)。3.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工作维持度调查及预测模型构建(1)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工作维持度现状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工作维持度中处于主动维持阶段150人(64.10%),不确定维持阶段84人(35.90%),工作维持度水平较高。(2)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工作维持度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服用药物种类、患慢性病数量、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病耻感各维度得分、社会支持总分及讯息与情绪性支持、社会互动性合作支持、情感性支持、精神支持维度得分及脑卒中知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文化程度高、脑卒中知识水平、讯息与情绪性支持、精神支持为保护性因素(P<0.05);多重用药、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社会互动性合作支持、躯体障碍病耻感为危险性因素(P<0.05)。(3)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工作维持度预测模型构建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工作维持度预测模型为Y=11X1+21X2+57X3-22X4+X5-X6+3X7+X8(Y=已返岗患者工作维持度;X1=文化程度;X2=性别;X3=服用药物种类;X4=轻度认知功能损害;X5=讯息与情绪性支持;X6=社会互动性合作支持;X7=精神支持;X8=脑卒中知识)。模型效果评价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677~0.821),预测效能良好,截断值确定临界分值为27分,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度良好(χ2=13.295,P>0.05)。结论1.研究中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工作维持度水平尚可,但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有待提高。2.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和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工作维持度的影响因素涵盖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心理学层面以及社会支持层面;初步构建预测模型,检验模型预测效能较高,拟合度良好。3.本研究认为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社会关系改善,可提高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和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工作维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