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和维持度调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选取未返岗和已返岗的中青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探讨其主要特征,归纳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为下一步的量性调查研究提供依据。2.对未返岗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和已返岗患者的工作维持度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其影响因素,分别构建预测模型,为早期风险识别及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协助患者早日重返工作岗位,以及维持在职时的良好身心状态。方法研究包括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两部分1.质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选取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访谈对象,了解患者重返工作前准备和重返工作后维持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以Colaizzi七步分析法归纳和提炼访谈资料,为下一步的量性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量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青岛市内两家三甲医院共4个院区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未返岗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和已返岗患者的工作维持度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改良版Barthel指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脑卒中病耻感量表、脑卒中知识问卷、医疗相关社会支持量表;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变量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获取截断值,Hosmer-Lemeshow(H-L)卡方检验进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对14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半结构式访谈,析出以下结果:促进因素为(1)完善的支持系统(家庭正向引导、专业性支持、雇佣方支持、社会认可),(2)疾病防控知识知晓(生活方式改善、危险因素控制、病情监测);阻碍因素为(1)疾病羞耻感(标签化歧视、社会孤立、躯体残障羞耻),(2)机体功能受损(认知功能受损、身体活动受限)。2.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调查及预测模型构建(1)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各维度分布由高至低依次是意向阶段89人(36.93%),行动准备-自我评估阶段75人(31.12%),前意向40人(16.60%),行动准备-行动37人(15.35%)。处于“行动准备-自我评估”、“行动准备-行动”高准备度阶段者112人(46.47%),重返工作准备度水平有待提高。(2)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工作性质、接受职业康复治疗、日常活动能力、患慢性病数量、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病耻感各维度得分以及脑卒中知识水平在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职业康复治疗、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性质、日常活动能力、脑卒中知识水平、实际性支持、讯息与情绪性支持、情感性支持以及精神支持为保护性因素(P<0.05);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慢性病数量、社会交往病耻感、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病耻感为危险性因素(P<0.05)。(3)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预测模型为Y=11X1+22X2-40X3-9X4+6X5+X6-2X7-2X8-X9+3X10+2X11+2X12+4X13(Y=未返岗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X1=工作性质;X2=接受职业康复治疗;X3=轻度认知功能损害;X4=患慢性病数量;X5=日常活动能力;X6=脑卒中知识;X7=躯体障碍;X8=社会交往;X9=自我感受;X10=实际性支持;X11=讯息与情绪性支持;X12=情感性支持;X13=精神支持)。模型效果评价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95%CI:0.946~0.983),预测效能良好,截断值确定临界分值为153分,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度良好(χ2=0.589,P>0.05)。3.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工作维持度调查及预测模型构建(1)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工作维持度现状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工作维持度中处于主动维持阶段150人(64.10%),不确定维持阶段84人(35.90%),工作维持度水平较高。(2)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工作维持度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服用药物种类、患慢性病数量、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病耻感各维度得分、社会支持总分及讯息与情绪性支持、社会互动性合作支持、情感性支持、精神支持维度得分及脑卒中知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文化程度高、脑卒中知识水平、讯息与情绪性支持、精神支持为保护性因素(P<0.05);多重用药、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社会互动性合作支持、躯体障碍病耻感为危险性因素(P<0.05)。(3)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工作维持度预测模型构建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工作维持度预测模型为Y=11X1+21X2+57X3-22X4+X5-X6+3X7+X8(Y=已返岗患者工作维持度;X1=文化程度;X2=性别;X3=服用药物种类;X4=轻度认知功能损害;X5=讯息与情绪性支持;X6=社会互动性合作支持;X7=精神支持;X8=脑卒中知识)。模型效果评价结果: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677~0.821),预测效能良好,截断值确定临界分值为27分,Hosmer-Lemeshow检验模型拟合度良好(χ2=13.295,P>0.05)。结论1.研究中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工作维持度水平尚可,但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有待提高。2.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和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工作维持度的影响因素涵盖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心理学层面以及社会支持层面;初步构建预测模型,检验模型预测效能较高,拟合度良好。3.本研究认为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社会关系改善,可提高未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重返工作准备度和已返岗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工作维持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恶性骨肿瘤周围骨髓水肿在MRI中的出现率及表现特征,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对骨髓水肿范围与肿瘤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并对骨髓水肿的大小进行分级;确定其与不同病理类型恶性骨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骨肿瘤218例(排除标准:良恶性交界肿瘤,如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骨折和颅骨病变患者、手术及放化疗患者、复发病例不纳入观察)。在T2WI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和STIR脂肪抑制序列中观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相应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崂山和西海岸三院区疼痛诊疗科门诊,明确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186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包含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问卷和疾病特征问卷2个自行设定问卷以及简明疼痛强度量表(Brief Pa
目的:通过对末端回肠造口的患者行肠舒汤保留灌肠,来观察肠舒汤对旷置性结肠炎的临床作用及疗效。背景: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常应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或梗阻性结肠癌的患者。回肠造口术后,肠内容物进行了转流,这就使得远端肠吻合口区域保持了相对清洁的状态,没有了肠内容物的刺激及污染,更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以大大的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后多采取“静息管理”方式,但旷置的肠管缺乏正常的生理刺
目的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痛风患者移动医疗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了解痛风患者的移动医疗服务使用意愿,并探讨患者的健康信念和移动医疗信息系统质量对患者移动医疗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为优化痛风移动医疗平台,提高患者使用意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研究,于2019年10月-2020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380例痛风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深入了解并分析5岁以下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儿患病的高危因素,以期为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早期防范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7月01日~2020年6月30日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内就诊的1000例5岁以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同期选取于儿科门诊就诊的300例5岁以下的非哮喘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儿童的基本情况,对比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家庭情况、个人史、母亲孕
随着物流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物流服务供应链应运而生,物流园区作为物流服务供应链主体,其发展已经显示出向物流资源整合与增值服务方向转型的趋势。此外,工业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大量消耗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间竞争的重要方式。国家应将着眼点放在绿色供应链发展中,要求各行各业以绿色、节能、减排为目标,构建绿色服务供应链。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不仅需要企业自觉执行,政府更应该通过“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采取强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测量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管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提高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认识,并确定诊断的有效率,从而为临床开展新的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5月-2021年01月来益都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为本次观察组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137的表达及其与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肾免疫儿科治疗的HSP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脏损伤,分为HSP无肾损害组(NHSPN 31例)及HSP有肾脏损害组(HSPN 11例)。同时选取在我院儿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赋能教育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对患者有氧运动耐力、运动自我效能、运动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促进患者的运动康复,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建立合适的运动康复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实践指导。方法本研究以赋能理论为基本框架,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形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运动康复赋能教育干预方案初稿,通过专家小组会议及预实验对赋能教育干预方案进行修订,最终确定冠心病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长抑素(SS)]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是否超过50%和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将245例患者分为四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