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牛至油对西藏绵羊育肥的探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kwokh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的试验地点,位于西藏那曲地区,该地区平均海拔4 870 m,属于长期缺氧状态,那曲昼夜温差大,长年大风气候干燥,致使当地的一年四季之中没有绝对的无霜季节,所以给当地牧草的生长,带来了挑战。因此,找到能够高效育肥,提高产量的饲喂办法刻不容缓。本研究旨在西藏高海拔地区那曲市班戈县,研究在西藏绵羊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水平的牛至油,观察其对西藏绵羊的生理指标、生长性能、肉质及肠道微生物等的影响,寻找牛至油作为高原高效育肥的植物性添加剂的可行性,为在高寒地区利用牛至油作为长期添加剂保障西藏畜牧业的平稳发展提供依据。试验设置4组分别为牛至油A组(150g/t)、牛至油B组(300g/t)、牛至油C组(450g/t)、空白对照组D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选用20月龄、平均体重为33.45±1.25kg毛发光滑且相近、健康无病的西藏母绵羊5只,总计60只。集中育肥60 d后进行屠宰,屠宰后测定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屠宰性能、肉质、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试验一日粮中添加牛至油能够提高西藏绵羊的平均日增重,屠宰性能并改善羊肉品质。饲喂60天后牛至油组中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第一阶段测得日增重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料肉比牛至油组优于对照组,牛至油C组优于牛至油A、B两组。第二阶段,牛至油A、B、C三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日增重最高,日增重可达到54g,牛至油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采食量方面,牛至油C组的采食量与其他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牛至油C组的料肉比为最低,即牛至油C组对试验绵羊来说表现最佳,由以上可知饲料添加牛至油可节约饲料,其中牛至油C组为最佳,提升增重效果最好;饲料中添加牛至油后三组牛至油的系水力相比对照组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熟肉率数值比较中,牛至油各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C组熟肉率最高;牛至油各组嫩度相比对照组嫩度较高,三组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嫩度最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肉色比较,在屠宰后45 min、24 h后对肉色进行综合比较,宰后45 min后对西藏绵羊肉色的亮度、红度、黄度方面比较,宰后24 h肉色比较,牛至油组中西藏绵羊肉的红度和亮度数值相比对照组更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B组亮度最高,牛至油C组的红度最高,试验各组间的黄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以上肉质的检测数据可说明,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牛至油能够改善西藏绵羊的肉质嫩度,提高熟肉率,改善肉色,其中牛至油C组综合改善最好,牛至油产品能够让肉产品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日粮添加牛至油能够提高西藏绵羊的胴体重量,试验中牛至油各组相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C组的胴体重数值最高;屠宰率方面四组数值平均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眼肌面积中牛至油组数值大于对照组,并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C组的数值最高,综上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可提高屠宰性能。试验二日粮添加牛至油增强西藏绵羊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经生理指标测定,西藏绵羊中血液所含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数值正常,在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牛至油组中的数值较高,且具有牛至油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统计学分析可知,牛至油组相比对照组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牛至油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数值最高,生理指标中尿素氮(BUN)在正常范围内有所降低,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血液中尿素氮偏低可说明牛至油可提高蛋白质的吸收,试验中牛至油组与对照组相比数值较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牛至油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生理指标指标无明显变化,综上说明,牛至油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与吸收其中牛至油C组(450g/t)改善最佳,牛至油对西藏绵羊血液一般情况及身体代谢无不良影响。试验三日粮中添加牛至油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和菌群促进西藏绵羊生长。牛至油组中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长度全部大于空白对照组并且十二指肠、空肠差异显著(P<0.05),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的绒毛长度最长,相对其他三组有显著差异(P<0.05);回肠、十二指肠、空肠中绒隐比数值较高的为牛至油组,其中牛至油C组在各肠段中与其他三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牛至油C组为最长,分别可达到724μm、741.8μm、831.8μ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小肠肠段中,牛至油各组在绒隐比中表现的数值为从A到C组依次递增。综上试验结果可说明,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可促进西藏绵羊小肠绒毛长度、肌肉层厚度的增长,并促进肠道内消化与吸收,提升动物的生产性能,其中牛至油为450g/t的C组相比其他牛至油两组更强;根据属类菌群丰富度来看,牛至油组对特定属类菌群有增加丰富度的作用,并且牛至油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牛至油B、C两组丰富度较高,综上所述,牛至油对菌群属类菌群有增强丰富度趋势,其中牛至油300g/t的B组、450g/t的C组表现最佳。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西藏4种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西藏铁线莲(C.tenuifolia)、甘青铁线莲(C.tangutica)、合柄铁线莲(C.connata)、绣球藤(C.montana)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形态特征、植株各器官含水量及生物量测定、植物光合特性、干旱胁迫下植物生理响应和内源激素变化等方面的实验,对西藏4种铁线莲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大小、形态特征对植物种子
猪鼻支原体(Mycoplasma hyorhinis,Mhr)的临床感染率较高,常存在于猪的鼻腔、气管和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在特定情况下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肺炎以及中耳炎等慢性炎症的发生,继而导致猪的生产性能下降。同时,Mhr还能感染人类,与胃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相关Mhr也是细胞培养中比较常见的污染物之一。本研究主要对Mhr的人工发病模型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Mhr感染致病
草地畜牧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关系农牧民的衣食住行,而草地的利用方式关系着畜牧业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墨竹工卡社区处于半农半牧的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境内,该社区牧民采用传统粗放型放牧模式,以放牧利用为主,没有投入性的管理措施,草场过牧较为严重,从而导致社区的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影响该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合理的利用天然草地,维持草畜平衡,减缓草地退化,需要对社区放牧模式进行优化。本
小菜蛾(Plutellda xylostella L.)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繁殖能力强,生活周期短,世代较多,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世界性的害虫。在农业上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常年大量使用同种药剂,造成小菜蛾抗性快速发展,防控比较困难。西藏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的种植量大,小菜蛾发生普遍且严重,但对小菜蛾的抗性程度尚不明确。本次研究采用叶片浸药法对西藏6个地点的小菜蛾田间种群进行常用药剂的抗性测定,并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不仅给国际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影响。犬肾细胞(MDCK)作为流感病毒易感细胞,普遍被用于疾病发病机理研究及疫苗研发,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细胞进行改造,可以提高细胞的增毒能力并实现病毒在细胞培养系统中连续稳定的
银白杨(Populus alba),广布于我国西北、华北、西藏等地。因其树干通直、树形高大及具有一定固沙能力,常用于园林规划与防风固沙;此外,耐寒耐旱的生理特性,使其成为西藏主要的乡土造林树种。作为白杨派中较难生根的树种,在西藏高寒环境条件下,传统的扦插育苗成活率低,制约了银白杨的苗木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材料、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保健品越来越重视。硒元素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且能够增加机体抗氧化性能,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西藏的肉食品主要以牛羊为主。在西藏地区生产健康绿色的富硒羊肉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菌种为约氏乳杆菌,采用含不同浓度亚硒酸钠的选择性乳酸杆菌培养液、不同的温度、不同的加硒时间,使用正交设计软件设计试验方案。探索出最适宜于约氏乳杆菌转化亚硒酸钠的条件,并得到乳酸杆菌的富硒量。从林芝
肉鸡腹水是肉鸡养殖业中的常见疾病,在高原地区尤为严重。乳酸菌是一类动物和人最常见最重要的益生菌,具有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可部分替代抗生素。本试验通过从散养的藏鸡新鲜粪便中分离乳酸菌株,筛选出益生效果好的乳酸菌,并应用到肉鸡上,初步研究藏鸡源乳酸菌对肉鸡腹水的影响。取得研究结果如下:试验一采用饲养过程中没有添加抗生素的成年藏鸡的新鲜粪便为菌源,利用改良MRS培养基分离纯化菌
近年来,中央一直把目光聚焦于“三农”问题,且多次强调财政资金要往“三农”倾斜,也着重指出要充分发挥出支农资金的支柱作用。支农资金作为我国“三农”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资金保障,其使用近况一直是各级政府和学界广泛关心的问题。财政支农资金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改革,更能提高农民收入。理清财政支农资金的利用状态,并且解决掉阻碍财政支农资金效应发挥的各种因素,这是研究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现状的
为检测不同养殖方式对藏猪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从林芝市巴宜区百巴镇强噶村选择放养和舍饲饲养的8月、12月和16月龄藏猪各3头,取背最长肌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含量、脂肪酸及氨基酸,实验数据借助SPSS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1)舍饲组藏猪肉中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1),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放养组藏猪猪肌肉钾、钠、钙、镁、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