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的试验地点,位于西藏那曲地区,该地区平均海拔4 870 m,属于长期缺氧状态,那曲昼夜温差大,长年大风气候干燥,致使当地的一年四季之中没有绝对的无霜季节,所以给当地牧草的生长,带来了挑战。因此,找到能够高效育肥,提高产量的饲喂办法刻不容缓。本研究旨在西藏高海拔地区那曲市班戈县,研究在西藏绵羊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水平的牛至油,观察其对西藏绵羊的生理指标、生长性能、肉质及肠道微生物等的影响,寻找牛至油作为高原高效育肥的植物性添加剂的可行性,为在高寒地区利用牛至油作为长期添加剂保障西藏畜牧业的平稳发展提供依据。试验设置4组分别为牛至油A组(150g/t)、牛至油B组(300g/t)、牛至油C组(450g/t)、空白对照组D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选用20月龄、平均体重为33.45±1.25kg毛发光滑且相近、健康无病的西藏母绵羊5只,总计60只。集中育肥60 d后进行屠宰,屠宰后测定生长性能、生理指标、屠宰性能、肉质、肠道形态及微生物。试验一日粮中添加牛至油能够提高西藏绵羊的平均日增重,屠宰性能并改善羊肉品质。饲喂60天后牛至油组中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第一阶段测得日增重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料肉比牛至油组优于对照组,牛至油C组优于牛至油A、B两组。第二阶段,牛至油A、B、C三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日增重最高,日增重可达到54g,牛至油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采食量方面,牛至油C组的采食量与其他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牛至油C组的料肉比为最低,即牛至油C组对试验绵羊来说表现最佳,由以上可知饲料添加牛至油可节约饲料,其中牛至油C组为最佳,提升增重效果最好;饲料中添加牛至油后三组牛至油的系水力相比对照组较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熟肉率数值比较中,牛至油各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C组熟肉率最高;牛至油各组嫩度相比对照组嫩度较高,三组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嫩度最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肉色比较,在屠宰后45 min、24 h后对肉色进行综合比较,宰后45 min后对西藏绵羊肉色的亮度、红度、黄度方面比较,宰后24 h肉色比较,牛至油组中西藏绵羊肉的红度和亮度数值相比对照组更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B组亮度最高,牛至油C组的红度最高,试验各组间的黄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以上肉质的检测数据可说明,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牛至油能够改善西藏绵羊的肉质嫩度,提高熟肉率,改善肉色,其中牛至油C组综合改善最好,牛至油产品能够让肉产品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日粮添加牛至油能够提高西藏绵羊的胴体重量,试验中牛至油各组相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C组的胴体重数值最高;屠宰率方面四组数值平均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眼肌面积中牛至油组数值大于对照组,并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牛至油C组的数值最高,综上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可提高屠宰性能。试验二日粮添加牛至油增强西藏绵羊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经生理指标测定,西藏绵羊中血液所含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数值正常,在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内,牛至油组中的数值较高,且具有牛至油剂量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根据统计学分析可知,牛至油组相比对照组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牛至油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数值最高,生理指标中尿素氮(BUN)在正常范围内有所降低,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血液中尿素氮偏低可说明牛至油可提高蛋白质的吸收,试验中牛至油组与对照组相比数值较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牛至油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生理指标指标无明显变化,综上说明,牛至油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与吸收其中牛至油C组(450g/t)改善最佳,牛至油对西藏绵羊血液一般情况及身体代谢无不良影响。试验三日粮中添加牛至油改善肠道形态结构和菌群促进西藏绵羊生长。牛至油组中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的绒毛长度全部大于空白对照组并且十二指肠、空肠差异显著(P<0.05),牛至油组中牛至油C组的绒毛长度最长,相对其他三组有显著差异(P<0.05);回肠、十二指肠、空肠中绒隐比数值较高的为牛至油组,其中牛至油C组在各肠段中与其他三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牛至油C组为最长,分别可达到724μm、741.8μm、831.8μ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小肠肠段中,牛至油各组在绒隐比中表现的数值为从A到C组依次递增。综上试验结果可说明,日粮中添加牛至油可促进西藏绵羊小肠绒毛长度、肌肉层厚度的增长,并促进肠道内消化与吸收,提升动物的生产性能,其中牛至油为450g/t的C组相比其他牛至油两组更强;根据属类菌群丰富度来看,牛至油组对特定属类菌群有增加丰富度的作用,并且牛至油组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牛至油B、C两组丰富度较高,综上所述,牛至油对菌群属类菌群有增强丰富度趋势,其中牛至油300g/t的B组、450g/t的C组表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