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金刚石镀膜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矫治器矫治效果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mei2007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借助锥束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CBCT)和组织学观察,对类金刚石镀膜的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矫治器与传统螺旋扩弓矫治器的扩弓效果进行对比,为进一步对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矫治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实验方法:1、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矫治器力学性能测定选择N52型高磁能积钕铁硼磁体制作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矫治器,磁体规格为:11.5mm×2.73mm×2.3mm。使用INSTRON万能测力计测定磁力扩弓矫治器作用范围为3mm的两次加力的力-距曲线。2、动物实验研究选择6月龄,恒牙列初期,无明显颌牙合缺陷,体重约8公斤的健康雄性比格犬18只,随机分为3组:磁力扩弓器组6只、螺旋扩弓器组6只、对照组6只。在所有实验犬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PM1)、第四前磨牙(PM4)颊尖连线上,腭中缝两侧旁开约3mm处垂直骨面分别旋入自攻自断牙本质钉作为定位标记,制取磁力扩弓器组和螺旋扩弓器组实验犬上颌模型,根据模型分别制作两组样本的扩弓矫治器。磁力扩弓器组戴用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矫治器,螺旋扩弓器组戴用传统螺旋扩弓矫治器,扩弓器放置于双侧尖牙牙尖与第一磨牙近中颊尖连线形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处,对照组不戴用扩弓矫治器。螺旋扩弓器组每周加力两次,每次旋转3/4圈,磁力扩弓器组于实验两周时通过机械限位装置,将磁体间距调回到0加力一次,4周后结束扩弓,处死三组所有实验犬。对三组所有样本实验犬分别在戴用扩弓矫治器前(T1)与结束扩弓后(T2)进行全头颅CBCT扫描记录并分别测量T1、T2期上颌尖牙间宽度、第四前磨牙颊尖间宽度、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间宽度、第四前磨牙倾斜度、第一磨牙(M1)倾斜度、第一前磨牙区定位钉和第四前磨牙区定位钉间距,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三组所有实验犬处死后,截取两侧第一前磨牙间、扩弓器中央轴邻近处和两侧第一恒磨牙间的腭中缝软硬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腭中缝组织形态学改变。实验结果:1、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矫治器力学性能磁力扩弓矫治器两次加力后,出现相似的力-距曲线,力值范围为10.38N-1.63N,磁体间距为0-3mm。2、动物实验结果2.1CBCT测量结果:磁力扩弓器组与螺旋扩弓器组各线距测量项目及PM4、M1倾斜度实验后均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各测量项目实验后除PM4倾斜度外亦均少量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三组间所有测量项目T2-T1期的差值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磁力扩弓器组与螺旋扩弓器组所有项目差值的均数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磁力扩弓器组尖牙间宽度的增加量比螺旋扩弓器组大,有统计学差异;而螺旋扩弓器组PM1、PM4区定位钉间距的增加量比磁力扩弓器组大,亦有统计学差异。2.2腭中缝区组织学改变:磁力扩弓器组与螺旋扩弓器组腭中缝均明显增宽,骨缝中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大量增殖,呈分泌旺盛状态,骨缝边缘有明显的新骨沉积,尤其是在磁力扩弓矫治器邻近的组织区域:成骨细胞大量增殖,分泌活跃,呈星网细胞状,破骨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大量血管断面,其组织改建与修复程度高于螺旋扩弓器组。结论:1、本研究中的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矫治器扩弓效果显著2、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矫治器扩弓的骨性效应小于螺旋扩弓矫治器,牙性效应大于螺旋扩弓矫治器3、采用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矫治器与螺旋扩弓矫治器扩弓均能明显刺激腭中缝进行骨改建4、可调一体式磁力扩弓器邻近的组织区域其改建和修复程度更高。提示:静磁场可能有促进骨改建的效果。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研究成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形态的改变,分析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与硬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软组织厚度与软组织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