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ent组织的Web服务集成框架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eb服务作为下一代Web的标志性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集成环境中存在的软件接口复杂、难以升级和集成等方面问题,因此网络上Web服务的数量快速增长,但是单个Web服务很难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为了利用现有的Web的服务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真正发挥Web服务的潜力,就需要把单个Web服务集成在一起。目前对Web服务的集成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环境的动态变化,用户需求的改变,Web服务集成技术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如Web服务的被动性、集中式处理、缺乏自适应性、依赖人的干预等。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Web服务集成关键技术的分析,在仔细分析相关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引入Agent技术,以Agent组织为运行支撑技术,提出了基于Agent组织的Web服务集成框架。在该框架体系下,通过Agent代理Web服务,使得Web服务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自治性,通过Agent组织和Agent交互研究Agent之间的交互与协作,通过基于情境信息的Web服务选择来达到系统自动化选择Web服务的目的,通过异常处理来研究服务集成的自适应性。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1)Web服务集成框架首先从整体上提出了基于Agent组织的自适应Web服务集成框架,并详细介绍了框架中的各组成成分,介绍了有关情境信息的知识,并详细介绍了情境信息在Agent和Web服务之间的传输,阐述了一种情境感知的Agent模型,并详细介绍了这种Agent的构成及表示方法,最后讨论了Agent之间的交互。(2)Agent组织提出了基于Agent组织的服务集成方法,通过Agent组织来研究Web服务集成的业务流程和服务交互,给出了一种对Agent组织的定义,并从组织结构和组织规范方面来研究组织,给出了基于业务流程的Agent组织形成方法。(3)基于情境的Web服务自动选择方法针对传统Web服务选择的困惑,提出了基于情境的Web服务选择,根据单个Web服务的情境信息以及用户的情境信息来自动选择最适合用户需求的Web服务。详细介绍了Web服务情境信息中QoS模型和QoS值的计算方法,以及情境信息中对Web服务的信任评估模型和计算方法,并扩充了WSDL以便使其含有QoS信息,介绍了基于Web服务情境和用户情境的Web服务自动选择的主要思想和流程的形式描述。(4)异常处理为了提高Web服务集成中自适应问题,本文从异常处理方面来研究Web服务集成中的自适应性问题。通过异常处理机制,处理系统运行时遇到的问题而不影响系统的继续运行从而达到运行时的自适应性。(5)Web服务集成平台设计并实现了Web服务集成原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框架、组织形成、Agent模型及实现等内容,通过实例说明了利用该原型系统设计、开发、运行Web服务集成系统的整个过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服务集成框架相比,本文提出的框架能更有效地提高服务集成系统的性能、自治性和自适应性。
其他文献
目前,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工作,已经走出了单纯的网络建设和网站建设的阶段,而着手进入了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针对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现状,各个部门中存在着许
故障诊断是通过从故障征兆空间到故障空间的映射,实现对故障的识别和诊断。然而,复杂系统经常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其行为特点不好把握,各种故障的发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的大多数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的图像源是灰度的,只有256种灰度级别,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人脸识别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上汇集了成千上万的各类资源:文件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等。P2P技术是一种能够充分整合与利用这些资源的利器。考察当前P2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具有数据感知、信息处理和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节点组成,节点间以无线多跳的无中心方式连接。它集合了传感测量、微电机系统、嵌入式计算以及网络通信等
伴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据获取技术手段的提高,数据信息量急剧膨胀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如何揭示这些数据背后所隐含的重要信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形下,数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当前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WSN通过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传感器节点,
MIS在商业、教育、医疗、电子政务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用户对信息系统有了新的需求。要解决企业M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