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以C市J社区为例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跃进,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问题也日益突出,开始由局部性的经济问题转向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问题。从整体大环境上看,国家政策上对于农业的倾斜越来越大,农业税的取消以及三农政策的推进,使得农民无论在生活质量上还是幸福感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失地农民来说,政策上带来的福利与他们是脱节的,因为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虽然失地农民在城市化扩展中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性补偿,但失地农民目前的生活现状依旧令人堪忧。一方面,失地农民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补偿金的利用上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出现可持续生计难以持续问题;另一方面,失地农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迷茫,在土地补偿金问题处理草率以及失地农民未来可持续生计的困难等,造成了失地农民矛盾不断突出,最终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关注与研究失地农民问题,切实的做好失地农民未来的接续性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此意义上,本文通过以C市J社区为调查对象,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关注其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并凭借生命历程理论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通过调研发现失地农民在可持续生计五个要素要求中对于减少贫困、幸福感和能力、适应性的诉求比较多,而对于脆弱性和恢复力与自然资源并没有得到极大的需求,因此解决好可持续生计问题不仅应当统筹好这五个要素还应当抓住重点,特别是对于减少贫困、幸福感能力与适应性的把握。具体而言,青年失地农民是创造工作时间与减少贫困的困境,中年失地农民是幸福感和能力与适应性的困境,老年失地农民是脆弱性与恢复性的困境。也即,青年失地农民需要资本,中年失地农民需要情感,老年失地农民需要满足。造成失地农民的生存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失地农民自身权益的流失以及身份转变后自身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首先是安置责任与内容的不明确,征地补偿方式的单一,使失地农民陷入到就业权与长远发展权流失的困境;其次是在征地补偿款的分配不均,使得失地农民陷入财产分配权流失的困境;最后是征地过程中的不透明性以及征地设计的不规范使得失地农民陷入了民主权益流失的困境。相应的,深化土地改革是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前提;建立健全合理的补偿安置方式是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重点;从失地农民自身出发是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根本,只有通过对于主体的合理把握,才能够更有效的解决矛盾问题。
其他文献
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但其功能不全面,质量和经营效益均有待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林地生产力的增强,限制了我国林地产出量的增加。鉴于此,本文将探讨我
2009年6月10日,全国统一高考结束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吉林松原:严查之下高考舞弊仍禁而未绝》等调查性报道,将吉林省松原市发生的严重高考舞弊行为暴露于世。报道
如皋地处长江中下游,属高沙土农业大市,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在品种上存在产量不稳、品质欠优的状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芥酸优质油菜品种要
各区、县(市)建设局,各建筑设计、开发、监理、施工单位和建材生产企业: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示精神,推动我市建筑节能事业实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产业、协会、大学机构、政府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社会资本,它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社会资本具有地方根植性,不
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一项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国之初,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它对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以及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80年
大量的事故案例表阴,很多职业中毒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由于当事人缺乏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忽视个人防护造成的。为救一个中毒者,连搭几条命的现象接连不断地出现,不戴防尘口罩上粉
两岸同胞本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两岸长期处于分隔状态,彼此交流不畅、认知模糊、互有偏见。近些年,随着两岸交流不断深入,在
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一个重大主题。消除贫困不仅是人类一直以来最长久的夙愿,同时也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由于制度、社会、环境等
近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业的矛盾却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又难以真正落实到农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