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观望——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地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一项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国之初,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它对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以及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8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合作医疗逐渐解体,虽然在90年代历经几次重建,但是其覆盖率仍在低位起伏。合作医疗发展的低迷,使自费医疗成为农民医疗保障最丰要的形式。伴随着医疗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医药费用的上涨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这使农民无法承担沉重的医疗费用,导致“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日益突出。 为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提高农民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因此,它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在实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试点区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探讨了该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逻辑及其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支持条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介绍了研究问题的缘起,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对农民如何看待、理解、对待新型合作医疗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在医药费用高涨的压力下,农民急需一份保障,因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较欢迎;但是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要并未带来强烈的参合意愿。由于对新型合作医疗存在许多疑虑,对是否要参加合作医疗,他们更多地持一种观望态度;在将来如何应对疾病风险问题上,由于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未来发展前景信心不足,农民依然倚重于家庭保障。 第三部分讨论了影响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看法与态度的制度环境因素,如农民经济收入的不稳定,传统家庭保障模式和观念,医疗卫牛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农村人口流动频繁,政策决策机制、组织形式、及工作方式等方面的惯性作用等等。 第四部分对营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支持条件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五部分主要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基督教,在创立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从它的发源地巴勒斯坦扩展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信教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尤其是过去被
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产业、协会、大学机构、政府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社会资本,它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社会资本具有地方根植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