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果实代谢组的生化及遗传基础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ew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瓜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夏季水果。西瓜果实产生并积累大量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代谢物来维持自身生长,响应外界环境,并满足人类的食用需求。但是不同类型西瓜的自然群体中其果实的代谢组学研究却未见报道,对西瓜代谢通路调控机制的分析也很少。本研究通过对西瓜种质资源的重测序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得到了目前为止最全面的西瓜属作物果实代谢谱数据库。通过对代谢物的积累模式分析鉴定了西瓜驯化过程中代谢物的分步选择过程;通过基于代谢组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 GWAS)定位到了苦味、糖、颜色、有机酸和黄酮等代谢物的重要信号位点;通过分析驯化改良区间和区间内的SNPs多样性阐明了西瓜属不同种之间的演化关系;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对苦味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验证,阐明了葫芦素合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为驯化改良对西瓜果实代谢组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对西瓜种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改良育种有重大意义。该研究结果还为解析代谢通路的调控机制和利用代谢组学揭示作物驯化过程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大规模西瓜群体重测序分析揭示西瓜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变异。对全世界范围的代表不同栽培类型和不同驯化程度的336份西瓜种质资源(包含野生种及栽培种)材料进行重测序,平均测序深度为9.44 X,平均基因组覆盖率86.9%,鉴定了4,591,014个SNPs,获得了西瓜属作物全面的基因组变异图谱。群体结构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不同的类群。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野生西瓜核苷酸多态性较高,栽培种西瓜遗传背景狭窄。2.广泛靶向代谢组学阐明了不同栽培类群西瓜的代谢组学差异和驯化过程中代谢物的分步选择。对204份西瓜成熟期果实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得到了3730个代谢物特征峰,其中87.1%的代谢物CV值大于50%。广义遗传力大于0.5的代谢物占总代谢物数量的50.3%。基于代谢物的PCA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可以将204份西瓜品种分成6个类群,籽用西瓜作为一种特殊的栽培类型被单独聚为一类。代谢组学整体分析发现葫芦素和黄酮类代谢物的含量在西瓜分化阶段和驯化的前期阶段降低甚至消失,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西瓜驯化过程中逐渐积累,在西瓜改良的后期阶段柠檬酸含量升高,苹果酸含量降低。各类代谢物分步受到选择,最终形成了美味可口的现代鲜食甜西瓜。3.基于代谢物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了大量代谢物相关的遗传位点。mGWAS对3730个代谢物特征峰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931个显著的lead SNPs,23.8%的代谢物关联到至少一个信号位点。葫芦素定位到8个主要信号位点,糖类物质定位到11个主要信号位点,柠檬酸定位到5个主要信号位点。糖和柠檬酸相关的信号位点在驯化和改良过程中有共选择现象。果肉颜色与番茄红素、β-类胡萝卜素和β-阿朴胡萝卜素醛含量存在共定位现象。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内部的两个非同义突变位点SNP1和SNP2(SNP1:4:8886348 and SNP2:4:8886977)的组合类型可以区分红色系,黄色系和白色系的西瓜品种。4.葫芦素代谢途径的级联调控网络和结构基因功能验证。与葫芦素含量相关的选择区间cuc1-3中,基因簇内的转录因子和结构基因存在着级联调控的现象,ERFs可以调控bHLHs基因的转录表达,bHLHs可以调控Cla011514,Cla011515,Cla011464和Cla019330基因的表达量,进而共同调控葫芦素的积累。通过瞬时过表达,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和酵母异源表达实验验证了2,3-氧化角鲨烯环化酶基因(Cla019330)的功能,该基因可以催化2,3-氧化角鲨烯转化为葫芦素二烯醇。原核蛋白表达和体外酶活等实验验证了糖基转移酶基因(Cla011464)的功能,该基因可以催化葫芦素I和葫芦素D的糖基化反应。瞬时过表达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实验验证了P450基因(Cla011514和Cla011515)的功能,这两个P450基因的表达量会影响葫芦素I,葫芦素E和葫芦素B的积累量。5.中国籽用西瓜的特殊性驯化地位。籽用西瓜是一种独特的种质类型,籽用西瓜的代谢组轮廓介于黏籽西瓜和地方品种之间。籽用西瓜的果肉颜色、糖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基因型频率也处于黏籽西瓜和地方品种的中间过渡状态。与果实品质相关的驯化区间内的SNPs多样性分析证明籽瓜可能是从黏籽西瓜到现代鲜食甜西瓜驯化改良过程中的过渡类型。籽用西瓜代表了现代鲜食甜西瓜的原始祖先类型。
其他文献
香蕉属于典型的“嗜钾”作物,生育期需要大量的钾肥。然而,我国华南香蕉产区部分蕉园土壤有效钾含量偏低以及不合理追施钾肥等问题现状的存在,加剧香蕉缺钾胁迫的危害程度。为阐明香蕉应答缺钾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香蕉主栽品种“巴西蕉”(Musa acuminate L.AAA ground,cv.Brazilian)为实验材料,采用幼苗盆栽试验,设置3个钾浓度水平:K0(0.00mmol/L)、K1
绵羊是重要的畜种,它能够为我们提供羊肉、羊奶、羊皮和羊毛等多种产品。对于肉用绵羊,生长和繁殖是选育的主要目标。但是,与绵羊生长和产肉相关的遗传因素还没有完全确认。因此,研究调节控制生长和产肉性状的代谢通路和基因将为提高羊肉产量和质量提供新策略。瘦素-黑皮质素信号通路上的基因在体重调节和能量稳态中至关重要。该通路上的相关基因,尤其是黑皮质素4受体(MC4R)、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是以课堂话语为媒介,教师和学生共同诠释思政意涵、构建价值理解、达成理性共识的过程。分析英语专业的12节课程思政课例,梳理教师在课堂话语中融入的高频思政元素,构建了涵盖人文情怀、家国情怀、个人品格和科学观的思政元素框架图。教师运用以互文性为前提的互动、意义协商和突显信息焦点的课堂话语策略,形成"对话—理解—共识"的课程思政教学路线,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
结核病(TB)是分别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和牛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类和牛的高传染性疾病。两种物种都拥有近99%的基因组同一性,并且可以以比感染自己的宿主更少的疾病严重程度感染彼此的宿主。这一观察结果导致了针对人类结核病的卡介苗芽孢杆菌(BCG)疫苗(牛分枝杆菌的改良形式)的开发。目前,卡介苗是唯一可用于结核病的疫苗,对成人没有增强作用和功效。有希望的辅助剂或BCG补充剂仍然是克服结核病
中国是桃产业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然而,桃疮痂病在我国各桃产区普遍发生,造成桃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对我国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对我国14省、不同品种、不同发病部位的桃疮痂病样进行症状观察,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生物学研究,对病原菌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桃疮痂病菌侵染桃叶片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同时,建立了一套桃疮痂病菌对杀菌剂敏感性的检测体系,并基于此系统调查了我
粘体动物(Myxozoa)是形态简单、个体微小的专性内寄生虫,宿主范围广泛,能寄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当前,关于粘体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类学、生活史及起源与适应性进化,其中,起源与适应性进化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三十余年来,粘体动物的阶元归属经历了从原生动物到后生动物,再到两侧对称生物以及刺胞动物的过程。但限于技术手段,目前无法进一步确定粘体动物在刺胞动物内部的具体归属和进化地位
柑橘具有独特的果实结构,不同组织的功能和形态各不相同。因此,在全器官或混合组织水平进行分析不可避免地会掩盖许多组织特有的现象。同时,柑橘具备典型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成熟特征,针对于其成熟调控机理的研究尚不清晰。本研究以‘奉节72-1’(Citrus sinensis L.Osbeck)从幼果到成熟果实的6个发育阶段和4个主要组织类型(油胞层、白皮层、囊衣和汁胞)为主要研究材料,加上其他一些柑橘主栽品
桃(Prunus persica L.)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树种,我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其基因组较小,仅为230 Mb,童期短,是蔷薇科果树最具有代表性的二倍体树种,桃高质量基因组图谱为桃基因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是遗传变异的重要类型,对生物性状具有极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知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白肉/黄肉性状、溶质/不溶质
色泽是柑橘果实重要的品质特征。柑橘果实中丰富多彩的黄色,橙色和红色归因于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大量积累。在柑橘果实中,存在众多果肉果皮不能同步成熟的现象,有些品种当果肉达到可食用的成熟度时,果皮不能完全转色,甚至果实达到完全成熟,果皮仍然不能正常褪绿,这严重影响了果实的上市期以及商品价值。我国的柑橘品种虽然众多,但是果实成熟期相对集中,大多数品种集中在11月份成熟,导致成熟期间市场销售压力较大。对于一
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 PEC)是一类能够定殖于宿主肠道外组织并引发疾病的病原。其能够导致败血症、脑膜炎、肺炎、腹膜炎及肾盂肾炎等,往往预后不良。该菌群耐药情况复杂,对畜禽养殖行业影响巨大,严重威胁着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与生态环境。细菌性脑膜炎是Ex PEC引起的主要病症之一。对于人类患者,该病死亡率较高,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