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对学术语类的研究如火如荼。Swales关于语类分析的重要著作(1990)激起了学者们对学术论文的研究兴趣。有些研究侧重学术论文的整体特征,有些研究只关注学术论文的不同组成部分。文献综述(LRs)是学术论文中的重要章节,是将当前进行的研究与其它相关研究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在学术论文中文献综述有两种存在形式,它可以是独立的章节,本文将这种文献综述称为独立文献综述章节(Standalone Literature Reviews,简称SLRs);也可以嵌入在引言章节中,本文称这种文献综述为嵌入式文献综述(Embedded Literature Reviews,简称ELRs)。本研究将文献综述视为一种学术语类,而SLRs和ELRs均为文献综述的次语类。本文对SLRs和ELRs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目的是揭示SLRs和ELRs的语类特征和语言特征,试图为学术语篇的研究做贡献,以期对学术用途英语(EAP)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的理论基础为语类研究理论,借鉴Swales(1990)“创建研究空间”模型(CARS model)的研究方法,对SLRs和ELRs的宏观修辞特征和微观语言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描写研究,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了研究本课题,作者汇编了两组语料,一组由40篇SLRs组成,另一组由40篇ELRs组成。这些文本选自于十种影响因子较高的国际期刊,例如Applied Energy,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和Transportation Research等,涵盖了理工类的许多学科。供研究的文本共有80篇,总字数为87,986。本研究主要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借助于语言标记来识别每个样本中的组成要素,统计每种要素的出现频率。第二步是根据各个组成要素不同的修辞功能来确定样本的修辞语步。最后从微观语言层面来分析样本,得出这两种文献综述次语类的词汇语法特征。研究取得了一些主要发现,总结如下。在宏观修辞特征层面,SLRs和ELRs的交际目的大致相同——为研究创设语境,展现出研究者对某一学术领域知识的掌握,以及避免重复研究,这些是文献综述语类及其次语类的交际目的。更重要的是,SLRs和ELRs在综述研究文献时采用的组织模式策略也相同,包括“主题-阐述”型,“分类—阐述”型,和“问题-解决”型。这些相同之处佐证了该研究将SLRs和ELRs均视为文献综述语类V的假设是成立的。同时,研究发现SLRs和ELRs所在的整体语篇的结构不同。SLRs有自身的介绍部分,为相关问题提供背景信息,揭示了SLRs的一个独特的修辞功能:帮助读者理解研究中的问题。而ELRs在Swales(1990)CARS模型中的位置是第一个语步,即“创建空间”,有着独特的修辞功能:阐释研究课题的合理性。SLRs和ELRs在语篇中的位置和局部语境的不同决定了各自的特性,说明二者是文献综述的两种不同的次语类。在微观语言特征层面上,SLRs和ELRs的词汇语法特征类似。第一,这两种文献综述常常以表达研究题目的热门、综述文献的重点或者文献的稀缺作为开端,因而频繁使用“many”,“most”,“a number of”等表示数量的词。第二,在对具体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时经常使用独立引用格式,时态多为一般过去时,但是在概述研究主题时通常会用到非独立引用格式。此外,在描述实验过程时常会用到被动语态。第三,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报告动词有“develop”,“find”,“investigate”,“study”,“show”,“examine”和“conduct”等。另一个主要发现是这两种文献综述对表示否定的数量词的运用极为相似,如“little”和“very few”等,以及一些表示否定的词汇的运用,比如“scarce”和“less”。这些词语在两种文献综述的次语类之中均用来表达文献的稀缺或指出现有知识的空白之处。总之,SLRs和ELRs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证明了该研究将两者作为同一语类的假设是成立的。这一概念假设的证实又反过来解释了这两种文献综述共同的交际目的、信息组织模式和语言特征。另一方面,这两种文献综述的次语类的语境不同,意味着两者均有着独特的、不可替换的修辞功能。这些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这两种文献综述次语类的修辞语步结构和语言特征为学术用途英语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