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社科翻译在整个翻译研究与实践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当代翻译事业的发展,人文社科翻译的影响与作用也日益增大。人文社科翻译的选题是偶然性的,还是体现着一定的时代诉求?在具体的社科翻译实践中,译者应遵循何种翻译理念和原则?如何确保社科翻译中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本文拟以《英格兰乡村社会史》第一章的汉译作为实际案例,以奈达的社会符号学翻译观为理论依据,分析并总结历史类社科文本在翻译实践中所涉及的问题与对策。社会符号学翻译观强调翻译的实质是理解符号并解释符号的符际转换活动,这一理论探讨的是翻译实践中符际之间在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层面的转换。它有助于译者全面地分析和理解词汇、修辞和语篇层面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实现符号意义的转换。本翻译报告立足该理论,并通过具体的译例分析探讨了英格兰历史地名、英格兰文化和社会词汇在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层面的理解与转换策略;在言内意义层面上,探讨了社会历史性语篇的衔接策略与转换技巧。总体而言,本次翻译报告主要包括四部分。首先,笔者交代了本次翻译任务的背景意义、分析了翻译材料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并概述了本次翻译实践的理论基础。其次,描述了本次翻译实践的整个翻译流程。主要包括译前准备、译中过程和译后工作。再次,笔者主要探讨了A Soci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Countryside第一章中英格兰历史地名的指称意义与转换策略、剖析了英格兰物质文化词汇和社会历史制度文化词汇的语用意义与转换策略、从言内意义层面归纳了社会历史语篇的衔接手段。最后,笔者从译者素养的提高、机器辅助翻译技术的运用、翻译的跨学科意识和项目意识等层面总结了本次翻译活动的收获与心得,并从机器翻译的缺陷、译者的专业素养等方面讨论了本次翻译实践的不足与问题。本次翻译活动主要具有以下三点意义。首先,翻译报告的选题上。本论文选取《英格兰乡村社会史》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材料,以英国的乡村社会发展模式为背景,可以达到一种传播学效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次,翻译理论的选择上。本次翻译报告以社会符号学翻译观为理论基础,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来剖析《英格兰乡村社会史》的翻译,为人文社科翻译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切入口。最后,本文从英格兰历史地名、文化和社会词汇以及历史语篇三个具体层面探讨了《英格兰乡村社会史》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在翻译技巧上,对人文社科的翻译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总而言之,本次翻译实践活动是对人文社科翻译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