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C1q抗体在狼疮肾炎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u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及补体系统的变化是其主要特征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尤其是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中存在一种针对Clq胶原样区(CLR)的IgG型自身抗体,其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可能仅次于抗ds—DNA抗体,因而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Clq是第一补体成分Cl的一个亚基,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始动因素。Clq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参与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Clq缺陷小鼠(Clqa-/-)会产生抗核抗体和肾小球肾炎;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动物模型MRL-lpr小鼠的血清中可检测出抗Clq的自身抗体,并有抗Clq抗体在肾组织中沉积,提示抗Clq抗体参与了小鼠狼疮样病变。近年的研究还发现,在SLE出现肾损伤前或肾疾病复发前,就能够检测到抗Clq抗体,抗Clq抗体水平升高预示狼疮患者肾脏受累或狼疮肾炎复发。   狼疮肾炎是影响SLE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既往众多的研究中,除肾活检外,并无可靠的指标评价肾预后。人们一直研究一些血清学指标与狼疮肾炎的关系,例如抗ds—DNA抗体、补体水平等,但评价不一。抗Clq抗体能否作为有效评价狼疮肾炎肾脏病变和病情活动性,以及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一个新的血清学指标,值得进一步探讨。   抗Clq抗体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发病,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未明。Clq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始动因素。当Clq的球状头部与免疫复合物结合,激活Cl,启动各种细胞反应,包括吞噬作用。当血清中存在抗Clq抗体,抗Clq抗体与Clq的胶原样区结合,导致补体经典途径不能进行,细胞凋亡和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自身抗体,可能是导致狼疮肾炎发病的机制之一。最新的研究发现,抗Clq抗体识别结合状态的Clq,尤其是与结合在早期凋亡细胞表面的Clq相结合,提示抗Clq抗体、Clq与狼疮肾炎细胞凋亡之间可能有直接的关联。抗Clq抗体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以及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的作用需要深入探讨。   因此,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Clq抗体在狼疮肾炎中的临床意义及致病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   1.检测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的抗Clq抗体,探讨血清抗Clq抗体水平与狼疮肾炎病情活动、肾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并追踪观察抗Clq抗体水平的变化与狼疮肾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探讨抗Clq抗体的临床意义。   2.检测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凋亡率以及肾脏组织中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的沉积,研究抗Clq抗体与狼疮肾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探讨抗Clq抗体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狼疮肾炎患者抗Clq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研究目的:探讨血清抗Clq抗体水平与狼疮肾炎病情活动、肾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并追踪观察抗Clq抗体水平的变化与狼疮肾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研究抗Clq抗体的临床意义。   研究方法:首先以临床横断面研究的策略,分析血清抗Clq抗体水平与狼疮肾炎病情活动以及肾脏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对全部入组病例进行随访,分别于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再次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抗Clq抗体。再以血清抗Clq抗体水平的变化作为研究因素,运用队列研究的策略,分析其对狼疮肾炎疗效和预后的影响。以入组时间为随访起点,以尿蛋白转阴性作为第一随访终点,以病情缓解作为第二随访终点。研究对象为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治疗,并有同期肾活检资料的狼疮肾炎患者,共73例。另有40例无肾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Clq抗体。   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多组间均数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相关性分析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血清抗Clq抗体水平及其变化对尿蛋白转阴和病情缓解的影响,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并运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校正其它因素可能造成的混杂偏倚。全部统计学运算采用STATA7.0软件。   研究结果:   73例狼疮肾炎中58例(79.5%)抗Clq抗体阳性,40例无肾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11例(27.5%)阳性;狼疮肾炎组血清抗Clq抗体水平(95.3±55.2 U/ml)高于非狼疮肾炎组(26.0±11.7)(P<0.001)。血清抗Clq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和尿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792,P<0.001和r=0.419,P<0.001);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r=-0.639,P<0.001和r=-0.519,P<0.001)。   方差分析显示,Ⅳ型LN的血清抗Clq抗体水平最高,与其他各病理类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Ⅱ型比较,P<0.001;与Ⅴ型比较,P=0.008);其次是Ⅲ型,血清抗Clq抗体水平高于Ⅱ型(P=0.024)。血清抗Clq抗体水平与狼疮肾炎肾脏活动指数(AI)(r=0.555,P<0.001)和慢性指数(CI)(r=0.390,P<0.001)呈正相关。具体主要与下列指标有相关性:白细胞浸润(r=0.316,P=0.006),血管内皮细胞增生(r=0.324,P=0.005),纤维素样坏死(r=0.344,P=0.003),细胞性/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形成(r=0.448,P<0.001)和纤维性新月体形成(r=0.499,P<0.001)。肾脏Clq沉积≥++的血清抗Clq抗体水平高于Clq沉积-/+患者(P<0.001)。   根据治疗三个月后的血清抗Clq抗体水平变化分组。治疗三个月后血清抗Clq抗体水平明显下降者(组1,即血清抗Clq抗体水平下降≥50%或检测阴性)有41例(56.2%):治疗后血清抗Clq抗体水平没有显著下降者(组2,即血清抗Clq抗体水平下降<50%或升高)有32例(43.8%)。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追踪,每月进行一次终点评估。以尿蛋白转阴作为观察的终点,作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尿蛋白转阴的中位数时间有统计学差异(x2=9.58,P=0.002),治疗后血清抗Clq抗体水平下降<50%或升高者(组2)尿蛋白转阴时间更迟。   另一个随访的终点是狼疮肾炎病情缓解。COX回归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狼疮肾炎病情缓解的因素。纳入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C3、C4、IgG、IgA、IgM、血沉、24小时尿蛋白、血尿、血肌酐、肾脏病理WHO分型、肾脏病理活动性指数(AI)、肾脏病理慢性指数(CI)、抗dsDNA抗体、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抗Clq抗体水平,以及环磷酰胺治疗等。结果显示,肾脏病理WHO分型、CI、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抗Clq抗体水平和环磷酰胺治疗是影响狼疮肾炎病情缓解的独立因素。其中,较重的病理类型(WHOⅣ、Ⅴ型)、慢性指数高以及治疗3个月后仍有高滴度的血清抗Clq抗体是影响狼疮肾炎病情缓解的危险因素,而环磷酰胺治疗是促进狼疮肾炎病情缓解的有利因素。   研究结论: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Clq抗体。抗Clq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抗Clq抗体不仅能够反映狼疮肾炎的活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的病理改变,对评估肾损害情况、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检测血清抗Clq抗体,并在治疗中密切观察这一指标的动态变化,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将为判断病情和制定狼疮肾炎的治疗策略提供更好的依据。   抗Clq抗体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研究目的:探讨血清抗Clq抗体与狼疮肾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抗Clq抗体在狼疮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探讨狼疮肾炎细胞凋亡情况:(1)检测狼疮肾炎患者PBMCs凋亡率;(2)检测肾脏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的沉积情况。研究狼疮肾炎患者血清抗Clq抗体与PBMCs凋亡率和肾脏组织中凋亡细胞、凋亡小体沉积的相关性。研究对象是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40例,其中26例狼疮肾炎患者有同期肾活检资料,另有5例病理改变为微小病变的非狼疮肾炎患者的肾脏病理标本作为疾病对照,2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   用Amlexin 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用脱氧核糖核昔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肾脏组织中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Clq抗体。   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率问的比较采用X2检验。全部统计学运算采用STATA7.0软件。   研究结果:   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PBMCs早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抗Clq抗体阳性组与抗Clq抗体阴性组比较,PBMCs早期凋亡率显著增加(P=0.001),总凋亡率亦显著增加(P=0.003)。两组患者的PBMCs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   42.3%(11/26)狼疮肾炎患者肾小球中的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的沉积增加。肾小球有明显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沉积患者的血清抗Clq抗体水平高于沉积不明显的患者(P<0.001)。5例肾脏微小病变的患者均未见肾小球有明显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沉积。   研究结论:抗Clq抗体与狼疮肾炎PBMCs凋亡率和肾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的积聚增加相关。推测血清抗Clq抗体通过削弱Clq对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的介导作用,影响外周血和肾组织中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的清除,自身抗原物质增多,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自身抗体,刺激和维持自身免疫应答,在狼疮肾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幸福是什么?是家世显赫,在克利翁名媛舞会上成年?是有多所豪宅,个个面朝大海?是有顶级智商,进入门萨俱乐部?还是长相非凡,拥有贝克汉姆的帅气或伊丽莎白·泰勒的惊艳?不,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现代医疗已经能让人们活得很长,但生命除了长度,更重要的是质量——或许可以称之为幸福感。美国探险家、《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丹·比特纳用5年时间走访全世界,在4个大洲中选出世界上最幸福的4座城市:丹麦奥胡斯、新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情况,重点观察其中情绪障碍的现况;检测其生殖激素水平及血小板5-羟色胺(5-HT)浓度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围绝经期情绪障碍发生的病因学。
研究目的1.明确MIR22HG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2.明确MIR22HG在肝癌中的生物学功能;3.探讨MIR22HG调控肝癌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内容和方法1.MIR22HG在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