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2017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0-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指出,我国城市女性就业人员占比达43%,大部分女性开始进入就业市场,在通勤出行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工作之余女性还承担着主要的家务活动和照顾儿童的责任,使得其日常活动出行链由于夹杂着照顾孩子和日常家务活动而变得更加复杂,活动空间也更为紧凑。同时,随着中国城市的不断扩张,单位制度的解体,人口、居住、产业等要素的郊区化,城市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城市空间变得日益复杂。在此背景下,城市就业女性日常出行困境问题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既有研究对女性活动出行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是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女性个体的视角剖析其出行行为,鲜有从家庭视角进行切入。事实上,由于女性在家庭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导致其在家庭中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对于大多数家庭女性来说,其日常活动的地理背景除了居住地和就业地之外,至少还涉及到儿童学校和丈夫的就业地。除此之外,在家庭视角下作者还关注到女性日常出行大多围绕在居住地周边,由此将进一步导致就业女性日常活动空间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重叠性。同时,家庭活动分配是家庭交互关系另一种体现,在家庭视角下城市就业女性的日常出行行为不仅会随着家庭活动分配和建成环境所提供的出行条件发生改变,居住地建成环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还会透过家庭交互作用进一步叠加到就业女性身上,最终影响就业女性日常活动出行行行为。因此,论文基于家庭视角,主要围绕建成环境和家庭活动分配与就业女性日常活动出行行为的关系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综述国内外城市女性日常活动出行行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家庭视角下城市就业女性日常活动出行行为研究理论框架,系统地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其次,利用2016年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选取典型双职工核心家庭样本建立子数据库,提取了家庭男女成员一日的活动地点经纬度坐标,对其日常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沿建成环境和性别差异两条主线分析城市就业女性日常出行方式、活动模式及家庭分工的特征,定性分析建成环境、家庭分工及就业女性日常活动出行行为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城市就业女性日常活动出行行为影响机理及决策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在缺乏完善生活配套与良好公交出行环境的新区女性,小汽车通勤增幅远远超出相同环境下的男性,而女性在出行中更容易链接家务活动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内因。进一步观察两性在出行方式决策上的差异,发现男性因具备小汽车通勤方式而承担家务活动,女性则是接受家庭活动分配后再选择通勤方式,这一特征在有儿童接送家庭表现得尤为突出。居住地建成环境主要是透过家庭内部交互关系而间接作用于就业女性日常活动模式进而改变其日常出行方式决策;家庭属性对城市就业女性日常活动出行行为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作用,间接影响较弱;而家庭分工更多地是作为中介变量在居住地建成环境和就业女性日常活动出行行为决策之间,作用于就业女性日常活动模式进而间接对就要女性日常行为决策进行约束和调整。本文能够为城市就业女性日常活动出行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理解中国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空间重构、推进以人为本的交通规划及公共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